兖州鲍家林村萧家传说:百年世家毁于匪难

2013年12月09日 15:46作者:来源:兖州人

兖州萧家繁荣昌盛时期,流传着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说是萧家致富是有神相助。萧家当年百余顷土地,要收获和收藏很多粮食,建了很多粮仓,待行情适合时再售出,其中一个大粮仓很神秘,看守粮仓的长工,半夜里经常在这座大粮仓周围看见有两只雪白的玉兔围着粮仓跑,两只眼睛通红发亮,但是要想逮,怎么也逮不住,传说这两只玉兔就是萧家的传家宝。

    兖州萧家繁荣昌盛时期,流传着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说是萧家致富是有神相助。萧家当年百余顷土地,要收获和收藏很多粮食,建了很多粮仓,待行情适合时再售出,其中一个大粮仓很神秘,看守粮仓的长工,半夜里经常在这座大粮仓周围看见有两只雪白的玉兔围着粮仓跑,两只眼睛通红发亮,但是要想逮,怎么也逮不住,传说这两只玉兔就是萧家的传家宝。

  有一年,这个神秘的粮仓里,存放了满满一仓高粱,萧家约好一个酒商,来买高粱,打开仓门一看,却是满满一仓小麦,只好对酒商说对不起。但是卖了半仓麦子之后,第二天,粮仓里又满了,还是一满仓麦子。萧家对下人们说,这个秘密不要对外说,有了这神秘的粮仓,萧家就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人家了。

  萧家鼎盛时期,还经营一个榨油作坊,以加工大豆油为主,油坊内有几十间房屋,有一个很大的碾轧豆扁的车间,长约三十米,宽约十五米,车间内有一个大型地碾,石碾底盘直径有五米多,有一周围的凹槽,前后各有一大一小两个石滚子,石滚子上有凸道,对着地碾碾盘上的凹槽,用骡马拉动,将大豆轧成豆扁,小石滚在前边,约有二、三千斤重,大石滚约有五六千斤重,在后边,每天能加工两千斤大豆。轧好的豆扁放在蒸笼里,用大锅蒸熟,趁热用麻包捆住,下到油槽里,再用大、小油锤,砸进枣木楔子,挤榨出油,这是一种很復杂、繁重的传统加工豆油工艺。一年四季油坊内热气腾腾,气温很高,油锤小的重约十几斤,大的约三十余斤,需要身强力壮的男工喊着号子打油锤,这活又热又重,在油房里干活的工人,往往要热得赤身裸体的工作。

  萧家油坊延续了数十年,兴盛时,请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油匠,后来萧氏慢慢败落后,萧氏子孙中不少人当过油匠。萧家油坊是兖州城西南较早的也是最大的油坊。解放后其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迁移到城里考棚街路东刘家大院,成为兖州县粮食局油厂。当年村里没有学校,为使后代和村里儿童能读书,萧氏自萧兰友开始,在自家院落中开办村中清代第一个私塾学堂,他年老之后,儿子景美、景復,子承父志,继续传授儒学,学生中既有自己的子孙,也有村里的学童,他们耐心地教学生熟读,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上下篇和《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书籍,学生以读书、写描红、仿影、摹贴入手,学习知识和书法,学书法以学写小楷字体为主,楷书学成才能教草书、篆书、行书等书体。除学习儒学外,又增加了《尺牍》和珠算课程,教学生会打算盘会记账。萧家学堂教出来的学生,都学会了书法。萧家学堂走出来一批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如萧玉栋,尤精通珠算,担任生产队会计十几年,帐目从未出现过差错,所以人们称他是“铁算盘”。

  当年村内鲍宪文、鲍长恕二人因家贫,不能上学,萧景美、萧景復见他俩忠厚老实又喜欢读书写字,便免费让他们上学。萧景復年老有病不能教书后,学业有成的鲍宪文接过老师的教杆,做起了学堂老师。鲍宪文儿子鲍德厚长大后,又继承父亲执教私塾学堂。鲍氏父子很尊重老师,感谢萧家的思德,至今两家人关系很好。

  有一天,萧家大院里盖房子,到准备鸣炮上梁时,萧景復说不急,吉时未到,将有贵人来临,稍等片刻。原来他早知道这天上午有位省里官员从济南坐火车到兖州下车,去济宁州办事,要路过鲍家林,看见感恩碑,必定来家拜访。果然这位官员早就听说了萧家这件事情,今天路过看见碑文,直奔萧府而来,萧景復登高一望,省里官员的车轿来到大门前,他大喊一声,吉时已到、贵客临门,放炮上梁!在辟里叭啦的鞭炮声中,萧景復迎到大门口,那位官员连称他料事如神,两个人手牵着手,哈哈大笑着走进了萧府客厅。

  萧景復慷慨大义、疏家产救民于水火之中,善事传千里,有口皆碑,名声远扬。然而树大招风,此事也惊动了邹县峄山上的土匪,他们早就觊觎萧家的家产,在这年腊月天寒地冻。风大月黑之夜,从峄山下来的土匪,封住了萧家前后大门,翻墙进入萧家大院,持枪直奔萧景美卧房,萧家人一个个被惊醒,胆战心惊地起床,被集中在一起,土匪们抢掠了部分财物,架起萧景美就要走,这时萧景復大义凛然,怒斥土匪恶行,说:我兄年老多病,有事找我!土匪一拥而上,架起萧景復往峄山逃走,一路上萧景復大骂土匪不仁不义。走到泗河边,要趟冰河过去,残暴的土匪们故意折磨萧景復,叫他站在冰河里许久不许上岸,用枪逼着他,直叫他答应写信给萧家,拿一万五千块银元赎人,才叫他上岸,萧景復站冰河里,冻得浑身打颤,几次昏死在河水中,被逼无奈,只得答应。

  峄山在邹县城东南二十五里处,山体虽不算很大,但却以馋岩叠累,怪石悬空,幽洞玲珑,藏龙卧虎,易守难攻而著称,集泰山之雄伟、黄山之秀奇,华山之险峻于一身。历代都有土匪据险。隐藏于山中三十六个大山洞,和百余个小山洞之中,几百年匪患屡剿不绝。他们在各地都有通风报信的眼线,打听到哪里有富户,就来抢劫或绑架人质到山洞中,等被害人家中拿钱财来赎人,尤其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土匪武器装备精良,经常在夜间持枪骚扰村庄,抢掠财物,为非作歹,周围几个县的百姓,深受峄山悍匪之害。

  俗话说:“盗亦有道。但民国初年,盘踞在峄山多年的两个匪首大马子、二马子,全不讲章法,不顾江湖规矩和义气,只知如恶魔般残害百姓,唯利是图,且背信弃义、贪得无厌,专门以阴谋诡计算计被害人。

  堂堂一位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萧景復,身为一社之长,不料今生落入匪穴之中,忍受双腿冻坏的巨痛,遭受羞辱,还要忍饥受寒,得了一场大病,无奈何,在匪首威逼之下,只得连写几封信,说明自己双腿已冻残,身患重病,叫家中速送银元来救命。

  萧家收到一封封催钱的信,只得将家中银库存的银元,加上各柜上收来的现钱。

  凑了一万三千块银元,按土匪要求,在一天的半夜里,用马车拉着几麻袋银元,送往峄山。

  匪首虽然知道萧家很阔,但没料想到没几天就能送来这么多钱,于是又心生毒计,待黑夜中送银元的马车刚过了泗河大桥。匪首就命令埋伏在路边的土匪,把银元抢了个精光。第二天凶残的匪首竟说没收到银元,叫萧家再送一万三千块银元来赎人,否则人质性命不保。这时已到年关,萧家人望着催钱的信,上下愁得一筹莫展,这时萧景復长子萧瑞琦(出继)毅然挺身而出,冒着严寒和生命危险爬上峄山崎岖的山路,只身来到土匪洞前,用己身换取父亲的自由,回家过年养伤,等年后卖了土地再来赎人,土匪也被萧瑞琦惊人的气魄、超人的胆略和孝心所震慑,放回了双腿已残的萧景復。过了年关,萧景復将萧家良田二十顷卖掉、换取一万三千块银元,终于赎回了萧瑞琦。萧家连遭二次大难,元气大伤。萧景復也因双腿冻坏,治疗不及时,造成残废,随之辞去了南隅社社长一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几个败家子偷神秘粮仓的粮食,卖了去赌博,神秘的粮仓从此失灵,萧家人口多,所余六十多顷地分家析产后,每户所得不多,买进来盖楼的材料也按户分开,萧家也盖不起大楼了,兴盛百年的萧家大院,从此开始败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