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建安七子之冠冕

2013年12月10日 10:05作者:来源:山东省文化厅

东汉末年有七位创作成就很高的人被称作“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名列其中,而且是七子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 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同时,由于王粲的特殊经历和贡献,也使他成了我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一、生平和故里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其祖为汉朝三公。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皆为汉朝三公。其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属下长史。何进认为王谦是名公之胄,欲与之通婚,被王谦拒绝。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二、事迹成就

  东汉末年有七位创作成就很高的人被称作“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名列其中,而且是七子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 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同时,由于王粲的特殊经历和贡献,也使他成了我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三、思想与典故

  建安时期,“人生价值、人生信仰、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至于思维方法,都在重新寻求,重新衡量,取无定向,人各异趣”。基于社会政治的动荡变迁和立身处世的艰危,王粲思想也呈现出驳杂的特色——杂糅儒、法、道诸家思想,但其政治主张基本上是属于儒家的;此外由于受到曹操通脱、务实观念影响,他在政治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理性精神和基于现实情势而适时调整的灵活性,可谓儒法兼取,礼刑互用。

  王粲—生大体可分流寓荆州和归降曹操两个时期。总观王粲的前后两期,文风颇见异同,成就各有侧重。评论王粲的作品过去强调较多的是“发愀怆之辞”和“苍凉悲慨”,但用来概括其整个创作,却不够全面。《七哀诗》、《登楼赋》皆前期作品,是其“遭乱流寓”、“自伤情多”的“愀怆之词”,最能代表他前期的处境和心态。王粲后期人仕曹门得官进爵,“假高衢以骋力”,奔忙于“兴造制度”,就再没写出像《七哀诗》和《登楼赋》这样忧思深广的作品。后期处于侍从文人的特定职位,其独立人格、忧患意识相对减弱,其间王粲撰写了《太庙赋》、《俞儿舞歌》等应制奉和作品,多属贵游谀颂之类。不过《从军诗》中有感陈辞、抒发心志的部分,虽有夸张渲染,但慷慨豪壮的建安时代精神还是奠定了其诗歌的总体基调——乐观、进取、积极向上,体现出建安时代乱世文人的个性、情怀。总之,王粲的文学成就前期大于后期,后世所重者,大抵是其前期创作。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七论粲诗“跌宕不足,而真挚有余”,曹丕又云:“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起其文”(《与吴质书》)。王粲的创作有别于建安文章尚气的传统,气势不够壮盛,而独以情胜,尤其在对乱世悲情的表达上。他继承了“以悲为美”的传统美学观念,把悲情主题引向自然、社会、个体所关涉的各个层面,拓宽了文学抒情的深度、广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悲情主题,促进了建安诗赋由“言志”到“缘情”的历史转变。 建安是辞赋创作风气转变的重要时期,王粲是代表这—转变的重要人物。其咏物赋清美鲜丽;抒情小赋辞密而情真。王赋体制短小,题材丰富;以作诗法写赋,“意凄而情悲”。《登楼赋》代表了王粲辞赋创作的最高成就,是赋史上抒情小赋的名篇,由此奠定了王粲在建安赋坛乃至赋史上的崇高地位,刘勰列其为“魏晋之赋首”。《登楼赋》也标志着赋向诗的道路上的转变。《汉末英雄记》以汉末群雄割据为时代背景,采用传统史书体例,记录了曹操统一北方前汉末的一段历史,体现了王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英雄”概念的全面反思。

  四、后人研究

  陈寿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粲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徐干之粹也。”(《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传》)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粲长于辞赋。干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传》引《典论》)

  钟嵘评魏侍中王粲:“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