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智谋深广,为唐朝竭忠尽虑

2013年12月10日 20:45作者:来源:大众网

隋末,韦城翟让起义,他17岁(611)即往投入,并说服让离开家乡到宋、郑富庶之地活动。让接受他的意见,兵力很快地发展起来。李密亡命雍丘,勣与王伯当说服翟让推李密为主,并献奇计大破王世充。当时河南、山东闹水灾,隋炀帝令灾民就食黎阳仓,由于仓吏不及时发粮,每天要饿死几万人。勣又向李密献计取黎阳仓,然后开仓纵食,以收民心。

  李勣

  李勣(594-669),唐初大将,开国功臣。曹州离孤(今牡丹区李庄集村)人。据《曹州名人大典》记载: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唐赠以国姓“李”,因避李世民讳,改为单名“勣”。历任行军大总管、开府仪同三司知政事、尚书左仆射、司空等官职,两次画像于凌烟阁,封英国公。

  隋末,韦城翟让起义,他17岁(611)即往投入,并说服让离开家乡到宋、郑富庶之地活动。让接受他的意见,兵力很快地发展起来。李密亡命雍丘,勣与王伯当说服翟让推李密为主,并献奇计大破王世充。当时河南、山东闹水灾,隋炀帝令灾民就食黎阳仓,由于仓吏不及时发粮,每天要饿死几万人。勣又向李密献计取黎阳仓,然后开仓纵食,以收民心。李密令勣率兵五千依计而行。未及旬日,即扩大义军二十万人。

  李勣投靠李渊父子,为唐开创天下立下汗马功劳。619年,李密归唐,其原来辖区由勣统领,而勣亦有归唐意。于是,将辖区之郡县户口造册送交李密,由密上交唐帝。高祖喜勣不“利主之败为己功”,称他为“纯臣”,诏授黎州总管,封英国公;封其父徐盖为舒国公。并责令勣统率河南、山东兵将抗击王世充。不久,勣为窦建德所败,归建德,仍守黎阳。620年,自拔归唐,从秦王伐洛阳,略虎牢,降沈悦,平建德,俘世充,节节胜利,振旅而还。接着,又从秦王破刘黑闼、徐圆朗;圆朗复反,复平之。李孝恭讨辅公祏时,亦以勣为主力,渡淮河,拔寿阳,辅公祏不日而平。勣在唐开国过程中,南征北战,不遗余力,功绩显赫。

  唐建国后,勣守卫边疆,屡破突厥,再立新功。629年,勣任通漠道行军总管,出云中,与突厥战,突厥遁逃。勣引兵与李靖会师,与靖共商合围颉利可汗计。靖率众夜发,勣勒兵相从。颉利欲穿越沙漠,勣提兵屯于大漠隘口,众酋长见前有大军阻击,乃率部落五万人降于勣。因功拜光禄大夫,行并州大都督长史。勣驻守并州十六年,以威严肃整闻名。太宗曾经说:“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并州任满,召为兵部尚书,未莅任,恰巧薛延陀子大度设以八万骑侵李思摩,朝廷任勣为朔方道行军总管,率轻骑六千,击大度设于青山,斩名王一,俘口五万。延陀部落乱,朝廷命勣率二百骑发突厥兵讨伐,大战乌德鞬山,降其首领梯真达干,而可汗咄摩支遁入荒谷,漠北遂定。

  勣为唐王朝竭忠尽虑,唐帝对他也倍加器重,每有大事辄相托。一次,勣得暴疾,御医说用须灰可治,太宗就亲剪已须以和药。勣愈后向帝称谢,竟至顿首流血。太宗对勣说:“朕思属(嘱托意)幼孤,无易公者。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勣感激涕零,啮指血出。太宗病危,对太子说:“尔于勣无恩,今以事出之(外调下列),我死,宜即授以仆射,彼必致死力矣!”于是授勣为叠州都督。高宗立,立即将勣调入朝中,授以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直至尚书左仆射。高宗对勣还采取了“二图凌烟阁”、“可乘马入朝”等笼络措施,使勣感恩必报。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畏大臣异议,于是召集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几位元老商量。勣称疾不至,志宁观望不答,遂良等坚持不可。高宗无奈,及秘密访勣,勣爽快地说:“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一句话使高宗立下决心,废王册武,开创了武氏掌权的新时代。

  勣智谋深广,通晓兵法,在用兵时,临敌应变,深合机宜。他善于集思广益,每听到一条有价值的意见,往往赞不绝口。打了胜仗,他总是把功劳推给下级,把金帛赏给部属,因而部下都愿意在他指挥下拼命效力,每战多捷。

  勣持法严,办事认真。即便是故人、新友老关系请办的差事,也都认真审理再行决定。他的故人庞福艾祈求安排差事,勣非便不办,反而把他打发回家。别人问其缘由,勣回答说:“他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任他做歹,只有误事而获罪,不是害了他吗?”

  勣对兄弟姊妹非常友爱。一次其姐病,勣亲自为姐姐熬粥燎了胡须,姐姐不愿勣这样做。勣说:“姐姐多病,而我勣已老,虽然想为姐姐多做几次,还能煮几回呢?”

  李勣重病后期,皇帝及皇太子赐以药物,他都随即服用。亲人们要给他请大夫治病,他则不许。众人勉强要他服药,他则说:“我本是山东的一个农夫,则位列三公,年过八十,这不是命吗?人有生必有死,这我已经满足了,何必再去请大夫。”

  李勣临终前留下遗嘱与弟:死后丧事从简,对后代应严加管教。勣弟弼,原为晋州刺史,勣重病卧床后,皇帝把弼调回京改任司卫所,以便照顾其兄。勣临终前忽然说:“我的病觉得好多了,快点摆酒宴大家聚一聚。”家人们按他的吩咐奏乐宴饮,子孙们均于席前。宴席将罢,勣告于弟弼说:“我马上就不行了,想和家人话别,恐大家悲苦,使我不能把话说完,所以我故意用宴乐的形式与你们话别。我见本朝名臣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等皆辛苦一世为家族争了地位,希望世代相传,但其地位荣誉皆为不争气的儿孙们败坏殆尽。我今天将教育子孙的重担交给你,你要严加管教,发现言行不轨者立即严惩。不要让别人笑我,象笑房、杜那样。我死后装敛从俭,不要效仿别的大臣那样铺张下葬,将我常穿的衣服穿在朝服里面。假如死而有知,我就象经常穿着那样朝见先帝;家中众妾愿留下扶养幼子的就养着她们,不愿留下的就让她们嫁出去。丧事办完后,将留下的都要迁居在原来的家中,要妥善照看弱小。假如违背我的意愿,就如同斩我的尸首一样。”勣死后其弟弼对勣的嘱咐一一遵行。

  669年,勣卒,年86岁。高宗为其举哀光顺门,七日不视朝。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忠武”,给密器(棺材),陪葬昭陵(太宗墓);并在勣曾经战斗过的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三座山顶矗像,以旌功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