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辞金:“四知”廉名扬天下

2013年12月17日 14:15作者:来源:大众网

他生性质朴,脾气倔强。教课之余,自己动手种地种菜维持生活。学生们怕老师劳累过度,就偷偷地帮着给他种上,他知道了反而发阵子脾气,拔掉了再自己种。学生们也只好由着他。他做了多年太守,到头来仍然是两袖清风,宦囊如洗。他的子孙也都象他那样,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服。许多老朋友都劝他:为了子孙后代,你也该多少置点产业。

  “四知”廉名扬天下

  ---杨震辞金的故事

  巨野昌邑集一带,古为昌邑国。到了东汉,属山阳郡,称昌邑县。安帝永初五年,在昌邑县城内,发生了一件名扬天下、至今流传的杨震辞金的故事。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名儒,今陕西华阴人。勤奋好学,通晓诸经,誉满天下,从教20多年,可以说桃李满神州,时人誉为“关西孔夫子”。

  他生性质朴,脾气倔强。教课之余,自己动手种地种菜维持生活。学生们怕老师劳累过度,就偷偷地帮着给他种上,他知道了反而发阵子脾气,拔掉了再自己种。学生们也只好由着他。他做了多年太守,到头来仍然是两袖清风,宦囊如洗。他的子孙也都象他那样,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服。许多老朋友都劝他:为了子孙后代,你也该多少置点产业。他总是笑着说:“让我的后世被人称为清官的后代,这份遗产还不够吗。”

  杨震50岁时,做了荆州刺史。时间不长,又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他奉调到东莱上任路过昌邑,见昌邑这地方物阜民丰,很繁华,便在一所客店住下,一打听,此去东莱已不远了。盘算赴任的时期尚长,也不想急于动身。又听说昌邑的县令姓王名密,正是自己的学生,于是决定小住几日,一来休息身体,游览金山;二来也好了解一下王密的才干、为人和政绩。

  再说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的得意门生,品学兼优,为官清正,颇有政声。他早就知道老师在荆州出仕,但因公务缠身,路途遥远,一直未能前去拜望,只能频以书信往来,以叙思念之情。如今听说老师从遥远的荆州来到这里,可把他高兴坏了。于是步行到客店,把老师接到县衙,一日三餐,盛情款待,请教叙旧,其乐融融。眼看赴任日期将近,杨震决意明日登程。为了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当天夜里,王密怀揣黄金十斤来到杨震的住处。说:“年年桃李,岁岁芬芳,老师教导,永世难忘。这是学生的一点心意,请老师收下吧!”杨震听了,拂袖而起,很不高兴地说:“我知道你的为人,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王密说:“老师,这金子乃学生的俸禄,非贪污受贿所得,我特送来孝敬老师。况且深更半夜又没谁知道,您又何必这样认真啊!”杨震正色说:“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你怀金来,你知道;你把金子送给我,我知道。既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呐。你是一县的父母官,一举一动都要为人师表,一心一意都要为全县的黎民百姓着想,执三尺法,勿枉三尺法,贪一缗钱,不值一缗钱啊!”接着,杨震就把自己如何为官为民的事,向王密讲了一遍。王密深受感动,向老师深深拜下,惭愧地说:“老师的教诲,学生铭刻肺腑,永世不忘”。

  通过杨震的言传身教,王密深刻地认识了怎样做官、怎样为民、怎样做人的道理。他更加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了。昌邑县的百姓,无不交口称赞王密是个好县官。

  为了纪念杨震辞金的事,昌邑的老百姓修了“四知堂”,建起了杨震庙和纪念塔,又立了“杨震辞金碑”。后来,连东莱和如今的昌邑县也都建起了“四知堂”或“四知庙”。杨震辞金的事迹载入了《汉书》、《资治通鉴》、《巨野县志》等诸多史志书籍,在华夏广为流传。后人有诗赞颂:

  杨公遗迹未销沉,绝世清廉说到今。

  残塔崔嵬秋草碧,故城依稀暮云深。

  “四知”卓识堪垂鉴,千载芳名永作箴。

  忆昔昌邑黄昏夜,犹闻父老话辞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