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射书喻燕将

2013年12月18日 15:23作者:来源:

周赧王四十年(前275年),齐、燕两国在聊城发生冲突。燕军侵占聊城,齐将田单率兵前来收复失地,将聊城团团围住。城外,田单猛攻;城内,燕将坚守,双方相持一年之久。燕军因长期困守,粮尽柴绝,而“食人炊骨”;齐军因屡攻受挫而“杀戮甚众”,黎民百姓灾难深重,苦不堪言。这时,齐国义士鲁仲连,目睹聊城战事持久,双方损兵折将,生灵涂炭之惨状,毅然晋见田单,请他暂停攻城,并亲笔书信一封,拴在箭上,由东门射入城中,对负隅困战的燕将陈述利害,规劝他不要再作无谓的牺牲。

  周赧王四十年(前275年),齐、燕两国在聊城发生冲突。燕军侵占聊城,齐将田单率兵前来收复失地,将聊城团团围住。城外,田单猛攻;城内,燕将坚守,双方相持一年之久。燕军因长期困守,粮尽柴绝,而“食人炊骨”;齐军因屡攻受挫而“杀戮甚众”,黎民百姓灾难深重,苦不堪言。这时,齐国义士鲁仲连,目睹聊城战事持久,双方损兵折将,生灵涂炭之惨状,毅然晋见田单,请他暂停攻城,并亲笔书信一封,拴在箭上,由东门射入城中,对负隅困战的燕将陈述利害,规劝他不要再作无谓的牺牲。信写得情真意切,譬喻透彻,短短805字,字字千钧。“燕将见鲁仲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军中无将,城内大乱,田单遂收复聊城。鲁仲连因射书有功,齐王“欲爵之”,他坚辞不受,逃隐于海上。这就是聊城历史上著名的鲁仲连射书喻燕将的故事。唐代诗人李白曾赋《咏鲁仲连》诗: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为纪念这位“其余烈犹足振儒激顽”,令人慨慕的古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昌知府陆梦履于古聊城城中建“鲁仲连台”,亦名“高士台”,为鲁仲连射书喻燕将处。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县令黄汝铨修葺“高士台”,“为楼于其上,大书曰:‘射书处’,其高与城等。”嘉庆二年(1797年),知府毕亨再重修高台,且撰《鲁仲连射书台记》碑文。

  鲁仲连台位于东昌府区老城区东城门外水桥东。由太尉砖砌,南北长约7丈,东西宽约5丈,有石阶可登。台心辟有拱券门洞,为出入东城必经之道。东西洞口上方各嵌有一石刻横匾,东曰“鲁仲连台”,西曰“旷古高风”。鲁仲连是战国时期高士,好为人排难解纷,为世人景仰。因鲁仲连射书喻燕将的故事发生在聊城,所以后人将鲁仲连在聊城东城门外射书之处称为“射书台”。战国以来,聊城经过三迁,今东城门外并不是原射书之地,但出于对这位高士的仰慕,并借以点缀城市,明清时期地方官员在此重筑高台,先后命名为“高士台”“鲁仲连台”。原台上建有楼阁,飞檐翘角,甚是壮观。民国前期,台上楼阁已圮废。1937年,大水围城,台坍塌,遂拆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