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渔鼓: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2013年12月14日 05:45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莱芜渔鼓,又称道筒、竹琴,起源于唐代。渔鼓用竹筒制作,筒长100—110厘米,鼓面直径约7厘米,一端蒙以猪皮、羊皮、鱼皮、蟒皮或油膜(猪膀胱膜)而成的一种乐器。渔鼓的演奏非常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的演唱发挥,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是民间独有的一种深受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渔鼓.jpg

  莱芜渔鼓,又称道筒、竹琴,起源于唐代。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始称渔鼓。渔鼓用竹筒制作,筒长100—110厘米,鼓面直径约7厘米,一端蒙以猪皮、羊皮、鱼皮、蟒皮或油膜(猪膀胱膜)而成的一种乐器。演奏时,左手竖抱渔鼓,右手击拍鼓面。音声相配。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唱词基本为七字句。指法有“击”(四指同时拍击)、“滚”(四指连续交替单击)、“抹”(四指击鼓止音)、“弹”(四指屈指连续交替击弹)等。宋明清时期逐渐兴盛发展起来,几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渔鼓调是一种民间独特的艺术腔调。莱芜渔鼓调大体分为下列九韵(七大韵):‘天仙韵’、‘公生韵’、‘丑油韵’、‘扬长韵’、‘八叉韵’、‘焦捎韵’、‘归魁韵’和‘鸡希韵’、‘车合韵’(两小韵),渔鼓调唱词信口詀来,唱腔嘶哑浑厚、婉转动听,吐字清晰,唱打混为一体,加上艺人精湛的艺术才华,或唱或白、说唱随意,惹得观众哄堂大笑。
  渔鼓古时是一种说书卖艺养家糊口的民间鼓乐器。它制作独特,再加上简板的配合,形成了一种独门鼓乐器。它的腔调滑稽、幽默、诙谐。见物唱物,见情说情,使观众心情愉悦,捧腹大笑。渔鼓的演奏非常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的演唱发挥,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是民间独有的一种深受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第六代传承人魏述洋的渔鼓,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了改革,有的唱段揉进了地方戏的特色,使得渔鼓表演更具表达特色,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使得莱芜渔鼓在传统曲艺方面有了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地位。
  目前,莱芜渔鼓已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