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民间娱乐:打腊枚、来墙蹦、憋死猫

2013年12月12日 18:18作者:来源:大众网

  临沭地方民间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下棋

  棋有大六、五虎、四蹦、四顶、三斜、憋死猫、相棋、跳棋、军棋等多种。

  大六,是于地面纵划六道线,横划六道线,由二十五块方格组成棋盘,二人各执一色子,一人一次一粒,依次对下。双方以己子成方(四子紧靠一起成方形)吃对方一子,成六(六子成一直线)吃对方两子,直到棋子押运满告一段落。满盘后,拣云吃子,谁先下子谁后走棋。如果双方满盘无吃子或虽有吃子先走者棋子无路,双方仍要拔掉一粒子以选走道,拔子以走棋时能成方成六为目的,走棋时逢己子成方吃对方一子,成六吃对方二子,直下到对方之子不能成方成六或虽成方成六,但已成输 止。

  五虎,是于地面划纵横五道线,组成十六块方格构成棋盘,二人各执一色子,一次一人一子,依次对下。己色子正看,四子成方吃对方一子;五子一线(谓之五虎)吃对方二子,斜看三子成线(谓之三斜)吃对方一子,四子成线(谓之四斜)吃对方二子,五子成线(谓之通天)吃对方五子。下至满盘后,拣去吃子谁先下棋谁后走棋。如满盘时无有吃子,可各拔对方一子后走棋。走棒仍以对方子为目的,直于对方子不能成方、成虎、三斜、四斜、通天,认输为止

  春夏秋冬,田间地头,道旁树下,街头巷尾,室内室外,只要于地面或桌面划一棋盘,二人各找一色子,即可下起棋来。多数情况下,二人对弈,围观者成群,各有倾向,争奇斗胜,胜者夸强,败者不服,众皆得乐。下棋多是男子的娱乐方式。

  二、打(足曵) 打腊枚 来墙蹦 打瓦 

  此四种是冬闲时少年儿童的游戏,前者男女皆宜,后三者多为男孩操玩。

  (足曵),学名陀螺,是将直径2至4厘米的圆木锯成3至4厘米的木段,将一端削尖,再在尖端嵌一滚珠而成。打(足曵)还需制一木杆,杆的一端拴上布条或绳头,做成(足曵)鞭。打(足曵)时,选平滑地面或在冰上,把(足曵)先缠入(足曵)鞭上将其发转,然后屡用(足曵)鞭抽打,(足曵)即旋转不停。玩(足曵)者以发转后能长时间抽打使其旋转不倒为技高。

  腊枚,是用数寸长木棍将两端削尖制成。打腊枚另需1至2尺长木棍线根,叫腊枚棍。玩时,在地面划一圆圈或方格,叫做“国”或“城”,圆圈或方格内再划数条交叉线,由二人对打。先打者将腊枚放在圆或方格的边沿处,用腊枚棍击腊枚尖端处,使腊枚蹦起,紧接着再用腊枚棍将悬在空中的腊枚用劲击向远方。对方则站在腊枚落点处,将腊枚向圆圈或方格内投掷,如投在圆圈或方格内的空白处,即投腊枚者为赢,取得了打腊枚的权利;如投在圆圈、方格以外或圆圈、方格内的任何一条划线上,则要由打腊枚者按规定将腊枚击打一至数下,将腊枚击得离圆圈或方格愈远,水平越高。

  来墙蹦,二人以上一起玩。来时可一人为一方,也可数人为一方。方法是人执一蹦(即铜板或钢圈),其中一人人在墙石上将蹦撞出,其他人在同一击点处击蹦超越或有意不超越。都击完后,蹦离击点最远者持蹦站落点处击离自己较近的蹦,击中为胜。其中如有预先规定者,两蹦相击,胜者有意击出较远的距离,而输者则必须趴在地面上用嘴唇将两蹦汇在一起,是为对输者的惩罚,名为“猪嘴拱地”。

  打瓦又叫来瓦,由二人或数人一起操玩。所谓“瓦”,是一长10至15厘米、宽8至10厘米、厚约3至4厘米的瓦状石块。质地坚硬,最好一边厚一边薄,便于在地面上立住。来瓦时,一人将瓦在地面规定处立住,另一人手中持瓦站在规定的距离外(一般10米左右)击对方的立瓦,击中为胜。此种方是看以手击物的准确性。鼍一种方式是,一人将瓦立于地面规定处,另一人站在规定 数米之外,将瓦平放于地面,人背站于瓦前,后撤一步用脚将瓦从另一条腿后推至身前,然后把推瓦的那只脚抽回,再用脚奋力推瓦去击对方的立瓦,击中为胜。此种方式是看以脚击物的准确性。按照事前约定,打瓦还有多种方式。

  三、跳蝇 跳房 踢毽子 捉迷藏 此四种游戏男女皆宜。

  跳蝇、踢毽子、捉迷藏,全国各地活动较普遍,从略。

  跳房是在地面划成有规则的连在一起的方格,格中一处放石子等特,二人或多人以单腿跳为主,跳时必须踏方格内空白处,踏线犯规为输,跳到规定拾物处必须单腿立住弯腰拾物,以不犯规、连续跳得多者为胜。

  四、摔跤 捣拐  溜冰 

  多在男性青少年中进行。农村摔跤多以嬉戏方式进行,看谁力气大技巧高,多人围观哄笑。捣拐是二人单腿站立,把另一只腿弯起,以手把紧,在蹦跳中实行膝盖对撞,双脚落地或倒地者为败。溜冰多由青年学生在厚冰期自发式地进行。

  另有,拾子、翻棉单,看戏,听书,听讲讲,玩龙灯,走竹马,跑旱船,踩高跷,唱小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