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国故城

2013年12月21日 15:32作者:来源:大众网

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三代古国都城所在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故城由大小城组成,面积约25平方公里,大段城墙犹存,至今仍然雄伟壮观。

  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三代古国都城所在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故城由大小城组成,面积约25平方公里,大段城墙犹存,至今仍然雄伟壮观。《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元至元中载“东北隅为今城,周五里有奇。”明始砌以砖,即今之城垣。匝郭土阜,皆昔之故城基地。

  城内冶铁、铸钱、制陶作坊遗址历历在目。宏伟的莒国城池,是贵族们当年豪华风貌的见证。另外,莒所属城邑还有介根、郯、且于、郠、密、纪鄣、向、寿舒、寿余、大庞、蒲侯氏、常仪靡、防等。春秋时的莒国,国力强盛,多次参与列国间的会盟和战争,鲸吞不少周围的小国。莒城作为莒国的都城而成为古代中国东部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水经注》记载:“其城三重,并悉崇峻,唯南开一门。内城方12里,郭周40许里”。元代缩一子城,明代砌之以砖,故有“莒城三重”或“三撙莒州”之说。现存断垣1650米,高7至8米,宽40米。

  莒国,子爵,《通志?氏族略》谓其为“嬴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其于莒,今密州莒县是也。”据《世本》记载,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左传》莒女称戴己、声己。《史记?楚世家》谓:“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

  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汉书?地理志》谓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归齐。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莒城不下。汉置莒县,又为城阳国。

  故城西北角在前城子后村南50米,西墙伸到刘家菜园、韩家菜园前至南关村的消气岭以东。东南角湮没已久,无从查考。东墙所经至傅家洼以西,地名为“城子”。北墙至县化肥厂前。外城西北角“城子口”东西各有一段长200米,高3米的残墙。东南至潍徐公路一喧有明显的高地,特别是“消气岭”一带,墙基仍高2米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