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故居

2013年12月21日 15:36作者:来源:大众网

在山东莒县浮莱山定林寺内。定林寺,相传始建于南北朝,今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三教堂、校经楼等。校经楼原名毗卢阁,相传为刘勰校阅经籍处,故名。

  在山东莒县浮莱山定林寺内。定林寺,相传始建于南北朝,今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三教堂、校经楼等。校经楼原名毗卢阁,相传为刘勰校阅经籍处,故名。刘勰(465—532年)字彦和,莒(今山东莒县)人。笃志好学,梁武帝时,曾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等职,为昭明太子萧统所器重。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名慧地。寺前有巨石,上镌“象山树”三字,落款为“隐士慧地题”,传即刘勰所书。其所撰《文心雕龙》一书,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

  刘勰(约465——520)南朝梁人。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据《南史》载:“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此楼乃当年刘勰校经藏书之处。刘勰于此,晨钟暮鼓之余,埋头校经,直至圆寂,埋骨塔林。浮丘塔林不只代代相传,且有资料可证。据《高僧传》:“隋仁寿中岁,昙观奉敕送舍利于本州(莒州)定林寺。”明嘉靖《青州府志》、清嘉庆《莒州志》均有此类论述。可惜塔林为清康熙七年(1668年)大地震破坏。后人哀悼,题咏崖壁:“铁佛悯莒归地府,彦和碑碎遗荒坟。”当年定林寺最后一位主持僧佛成(卒于1942年前后),在世时,曾多次指点他的墓塔遗址就在寺西。每年清明节和“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佛成总要到遗址前做佛事,以示纪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