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泰山学者唐仲冕与肥城

2012年02月01日 14:47作者:来源:本网综合

陶山居士唐仲冕(1753-1827),字云枳,世称唐陶山。原籍善化(今湖南长沙),后客居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清代著名泰山学者。

  陶山居士唐仲冕(1753-1827),字云枳,世称唐陶山。原籍善化(今湖南长沙),后客居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清代著名泰山学者。

  乾隆三十三年(1768),唐仲冕之父唐焕出任平阴知县,仲冕随父至此。两年后,生母谭氏病卒,仲冕葬母于肥城陶山之阳,自此,结庐墓侧守孝。乾隆三十六年(1771),唐仲冕在陶山东麓修道书院潜心读书,自号陶山居士。曾画《陶山望杏图》,著《牛山叠翠》诗,一时文人竞相赞颂。

  乾隆四十六年(1781),唐仲冕应泰安州官员之邀,赴泰安主持泰山书院。其间,泰安知县黄钤重修《泰安县志》,唐仲冕参与其事。他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典籍,对泰山地理历史作了深入研究。认为《泰山道里记》、《泰山搜玉集》等书“各述一门,非岱岳之全”,而成书于明代的《岱史》,虽资料丰富,但“分类杂陈,率多挂漏”,县志诸书也限于体制,对泰山未能遍录,“每以记载阙如为憾”。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效仿《史记》、《汉书》的体例笔法,编撰《岱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完成巨著,历时12载,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吴锡麟、史学家洪亮吉、钱大昕等人的称赞。唐仲冕勤于笔耕,著作颇多,除《岱览》外,尚有《陶山文录》十卷,《陶山诗录》二十四卷。

  乾隆五十八年(1793),唐仲冕中进士,历任荆溪(今江苏宜兴)、吴江知县,后升任海州(今江苏东海县)知州,又调任通州(今四川达县)、苏州知府。嘉庆十年(1805),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多有惠政,乡民为之建生祠。辞官后迁居金陵(今南京),道光三年(1823),返陶山祭扫母墓,写下了著名的《扫墓》诗。清宜宗为表彰其功绩,特恩谥唐母为夫人,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马等,并刻立神道碑,遗迹至今尚存。道光七年(1827),唐仲冕病卒金陵,终年74岁,其子遵遗嘱将其归葬肥城陶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郑志侠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