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习俗

2013年12月23日 10:47作者:来源:大众网

旧时,农村从开冻出粪,为一年劳作之始。农忙时,习惯早、午饭送到坡里吃,以免误工。休息、干活多行“地头烟”、“老五拍”。麦收之前兴“淹镰把”,饮酒庆祝小麦开始收割,形似“开镰式”。麦收期间,尽管赤日炎炎,中午不能休息,谓之“歇锄不歇镰”。麦后锄完地,谓之“挂锄”。

  旧时,农村从开冻出粪,为一年劳作之始。农忙时,习惯早、午饭送到坡里吃,以免误工。休息、干活多行“地头烟”、“老五拍”。麦收之前兴“淹镰把”,饮酒庆祝小麦开始收割,形似“开镰式”。麦收期间,尽管赤日炎炎,中午不能休息,谓之“歇锄不歇镰”。麦后锄完地,谓之“挂锄”。六月六日,放牧人祭山神,意在求山神保佑牲畜平安。秋种结束后进入冬闲,农家收拾宅院,建房、修墙多在冬春。其时,勤快人则拾粪、拾柴、条编或挑担下乡做小本生意;懒惰者则闲呆,甚至聚赌。农业合作化后,“队长敲钟,社员出工”,听从生产队分配。60年代开始,年初要“开门红”,继之春耕春种、两苗(烟苗、地瓜苗)移栽、夏收夏种、三秋大战、冬闲变冬忙,一年不再有农闲。“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包子再下手”的口号。1978年后,推行生产责任制,农民干活可自己灵活安排,许多农民可集中忙完农活,腾出时间从事商品生产,闲散者逐渐减少。

  农村的其他一些生产活动,人们也习惯举行某项仪式,以寄托良好愿望。如打井插红旗,建房贴红对联,以示吉利;新辟工副业开工或春节后旧业开市,多燃放鞭炮,以示振作和兴旺,此习自古延续至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