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吴国名将 持躬端谨

2013年12月19日 17:34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吴国名将。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吴国名将。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后归扬州刺史刘繇,后被孙策慕其高义,把慈招揽到帐下,慈降。慈招谕繇残军归,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自此慈为孙氏大将,慈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持躬端谨 学问优长

  贾桢(1798~1874),原名忠桢,字艺林,号筠堂,清咸丰年间武英殿大学士。黄县城西九里贾家村(今龙口市东江镇贾家)人。出身官宦,其父贾允升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贾桢于道光五年(1825)科顺天乡试举人。翌年中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旋擢升为侍讲。道光十六年(1836)入直上书房,教授皇六子奕诉,晋升为侍讲学士。曾任詹士府少詹事、内阁学士、工部右侍郎、户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经筵讲官等职。

  咸丰三年(1853),贾桢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之职上疏奏请山东等办团练,朝廷允之。为孝和睿皇后题神主,礼成,加封太子太保,充上书房总师傅兼顺天府尹。次年,兼翰林院掌院士。洞年,顺天府书吏范鹤等与户部林田科银库书吏结党营私,以钞票抵库银。贾桢受命察其弊,他秉公执法。后拜体仁阁大学土,管理户部、工部。继而晋升武英殿大学士。咸丰十年(1860)秋,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帝与宫人逃往热河,贾桢受命留守京师。他忠于职守,端坐天安门外,拒阻侵略军进入大内。在交涉中,贾桢义正辞严,凛然不屈。咸丰帝死后,贾桢与大臣周祖培、尚书沈兆霖等上疏,列举历代皇后协助幼帝垂帘听政的历史,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开始了慈禧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同治初年(1862)奉命监修《文宗圣训实录》,三年修成,朝廷赐顶戴花翎,为表其功。其一生任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学士,先后典乡试七次,典礼部试4次,是清代掌管、权衡文卷次数多、时间长的学士。同治十三年(1874)在京病逝。清廷以其“持躬端谨,学问优长”,依照大学士例抚恤。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溢号文端,宣付国史馆为之立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