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大鼓:胶东半岛民间曲艺

2013年12月13日 14:40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胶东大鼓,是一种山东曲种,起源于“盲人调”,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一线。过去多以艺人所在县命名,如蓬莱大鼓、栖霞大鼓等。梁前光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曾在胶东一带及济南旅大、蚌埠以及河南邵县等地随军演唱新编的曲词,被称为梁派大鼓,1949年定名为胶东大鼓。

  胶东大鼓,是一种山东曲种,起源于“盲人调”,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一线。过去多以艺人所在县命名,如蓬莱大鼓、栖霞大鼓等。梁前光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曾在胶东一带及济南旅大、蚌埠以及河南邵县等地随军演唱新编的曲词,被称为梁派大鼓,1949年定名为胶东大鼓。

  山东曲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过去多以艺人所在的县命名,如蓬莱大鼓、栖霞大鼓、荣城大鼓等。由于艺人都是盲人,又有“盲人调”之称。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广泛流传于胶东半岛,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由国家文化部组织了包括“胶东大鼓”在内的国家首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展示活动。

  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胶东半岛抗日根据地组织盲艺人成立了胶东盲人抗日救国会,与胶东文艺协会共同举办训练班,帮助盲艺人学习政治,改革说唱内容。当时,北海剧团文艺工作者梁前光曾在蓬莱、福山、栖霞三县交界处的一些村庄负责盲艺人的业务学习,并向艺人学习说唱艺术,不断地汲取各县大鼓唱腔的精华,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风格。梁前光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曾在胶东一带及济南、旅大、蚌埠以及河南邵县、永城等地随军演唱新编的曲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