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之⑤:开启科学发展之门,追寻山东智慧

2012年05月13日 14:45作者:来源:大众网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沂蒙革命老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搭建的“蓝黄红黑”区域经济增长极,成为新时期山东本土特色的发展架构。这些发展要素的集中积聚,首先是对自然天成的效法,在此基础上,更着重于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奇偶定律以及触类旁通、博取众长的发展理念。

开启科学发展之门,追寻山东智慧
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系列评论之⑤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丁琪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山东科学发展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其实早已在路上。在山东的路径上再次启程,是在学理、精神层面开启今日山东科学发展之新路径。这条路径,是以齐鲁文脉为重要支撑,以自主创新为持续推动,一条天道自然、调和协同、博采众长之路。这条路上,历史连接未来,现实的光彩更辉映着深谋远虑的展望。
    历史曾经证明,思想的进步与否,标志着涵养标新和长成的土壤是贫瘠还是肥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文化作为思想的载体,正是新时期新山东以文化物、以文化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基。
    科学发展的新山东,在挖掘自身优势于内在时,并无占天时之利的洋洋自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沂蒙革命老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搭建的“蓝黄红黑”区域经济增长极,成为新时期山东本土特色的发展架构。这些发展要素的集中积聚,首先是对自然天成的效法,在此基础上,更着重于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奇偶定律以及触类旁通、博取众长的发展理念。置身于全国科学发展的宏观背景,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省份之一的山东,兼收并蓄地推进科学发展,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在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在变革基础之上的建树,回应了中华传统文脉“自然、奇偶、会通”的三重境界,更昭示着今日山东文以载道,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
    科学发展的新山东,在一脉相承于历史时,并无孤芳自赏的自鸣得意。科学发展意味着承前启后的可持续思想。无论山东几届领导班子更迭,其延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从未改变。科学发展的新山东,颇具接力棒含义的发展意味。由此,一届班子的卸任成为对新一届班子作为的开启,现任班子,更成为对上一皆班子文明成果的总结。只有文化与科学在互为作用力的道路上延续,才能体现出它的强大发展惯性,形成一个地域特有的发展形态。山东科学发展的路径,早已打上了深刻的“山东标签”之烙印,并在实践过程中既强调实用性又关照持续性,既触类旁通又形成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以地处鲁西的聊城为例,昔日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今天的水文章和古文章底蕴之上的生态聊城,无不体现着传承基础之上的发掘,融会观念之中的创造。山东科学发展的一脉相承,由此可见一隅。所以说,科学发展不仅应具有尊重一脉相传的经验性特点,更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好坏、快慢之于发展,终究是得益于发展的一时之需还是长远意义。
    科学发展的新山东,在吸收前车之鉴于既往时,更累积科学精神的趋向。就近代科学没有在我们国家开始而言,某种意义上,也成了我们能走一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便利之途的风向标。近现代的欧洲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发展、再回头治理污染的路子,这是山东乃至全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前车之鉴。新山东的科学发展之路,既有发现潜在之美的意义,更有发掘即将诞生之美的内涵。不开倒车走坦途,绕过弯路走捷径。坦途和捷径,就是山东以文化强省涵养馨香一脉,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基与思想底蕴。此种含义之于发展,既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心境恩泽后代,更以“文化的打通混合”构建未来,还体现着当代山东人以大气磅礴的山东气派涵养科技、人才和思想的博大情怀。在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山东更懂得何为以科学精神,在摒弃中保留,在批判中建树,在改革中向前。
    祝福行进在科学发展之路上的新山东。一条兼具朴素唯物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理想主义的文明路径,正着力于对未来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和科学精神的开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