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乎文哉,文明盛世梦想日渐清晰

2012年05月17日 11:01作者:沙元森来源:大众网

齐鲁晚报评论员 沙元森  “郁郁乎文哉”,这是两千五百年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文明盛世的憧憬和赞美。

  “郁郁乎文哉”,这是两千五百年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文明盛世的憧憬和赞美。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北傍燕赵、南依徐淮的山东不愧为文化沃土。这里传统文化根深叶茂——杏坛讲学金声玉振,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书圣挥毫翰墨飘香,稼轩填词慷慨悲壮。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山东人养成了崇文尚礼、豪放大气的性格。所谓山东大汉,正是以文化人的结果,不只在于体格之大,更在于心胸之大、气魄之大。

  文化的推动力不仅体现于人的发展,也体现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历史上,经济的繁荣总是与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的力量比以往任时候候都更加强大,文化的影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最根本、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事业,正成为越来越强大的一项支柱产业。在山东,文化与科技、旅游相融合,如虎添翼,一日千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表现力和传播力,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两者紧密融合,相互促进,使文化旅游业产生了叠加放大的倍增效应。在泰山脚下观《封禅大典》,在东海之滨赏《蔚蓝青岛》等极具创意的文化演出已经成为吸引外地游客到山东的品牌项目。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得到挖掘和发展,为山东建设文化强省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文化市场产业规模的扩大确实是文化强省的一个标志,但是这种发展能否持续,还要看能否突破体制的瓶颈,获得长久的动力之源。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是有偏差的,通常把事业职能和企业功能混为一谈,最终导致公益性的文化没有做好,产业性的文化没有做强。经过实践和思考,目前在全社会范围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启动、全面展开、深化攻坚。2003年,山东成为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山东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把建设文化强省与建设经济强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动员全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重视工业农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对于在传统文化中浸淫已久耻于言利的山东人来说,这个转身并不轻松,既要有观念的转变,也要有体制的突破。

  不善言谈的山东人真抓实干,在文化产业上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品牌战略初见成效。山东的电视剧、报纸、网络等都有了影响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省文化产业在去年一举跨入“千亿元俱乐部”,实现增加值1230亿元。那个在杏坛讲学的圣人留给我们的梦想,前所未有的清晰起来。

  当然,在文化领域已经有了大视野的山东人不会满足目前的成绩。从2011年到2015年,力争全省实现在境内外上市文化企业10家以上,形成资本市场的“山东文化板块”。一个新的目标已经确立,一个新的梦想将要实现,这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也有待于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展望前途,任务不可谓不艰巨,但是一个“郁郁乎文哉”的声音在鼓舞着山东人,一个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景在召唤着山东人,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山东的发展一定会更加文明和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