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脉泉的人气、贵气与文气

2013年06月18日 00:46作者:来源:大众网

风景有了文气,便积聚起人气,借人的思想和境界提升,更赋予山水无限的灵气。从自然中获取,同时培育回馈自然的意识,这应是如今城市化进程中早已达成的发展共识。

 美丽山东:百脉泉的人气、贵气与文气
——聚焦美丽山东系列评论之十六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丁琪

    步入百脉泉公园,扑面而来的是由泉水带来的清气和俯仰间满目花卉石刻、诗词楹联的文气。较之趵突泉的“天下第一泉”称号,百脉泉更具巧夺天工之灵秀。这是一方引人“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的天地。心境至此,能够静得下来,脚步至此,更能慢得下来。这在常常心浮气躁、时时火急火燎的当下,实属涵养心性、思忖人生的好去处。
    不同的眼光看到不一样的景色。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就有什么样的心境。自古以来,自然景观滋润下的人文景观,给我们的心境增添了多少憧憬与遐想。经人文景观反哺的自然景观,不仅成为历史和文化的地标,更是集一方灵秀、融四方水土的生发之地。此等历经岁月洗涤和文化激荡的标志性产物,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风景,由内而外、不动声色地实现着对当地城市形象和文化实力的提升。
爱美之心是人的自然天性。人的这种向美秉性,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以美生美、由美汇美的创造性。正是这种创新和创造,才成就着一派微景观中的大气度、小处着眼里的大思路。
    百脉泉的古往今来,皆体现着这种“以美汇文”的特点。过去,人们津津乐道于泉北龙泉寺的理佛文化以及清照园对传统词文化的浸润,神往于园中荟萃的国内诸多著名书法家、美术大师之作。这些林林总总、古色古香的传统之美,与当今依水而居、靠水而兴的城市功能交相辉映。撷一片绿色而吟咏、取一份宁静而自得。像百脉泉公园这样,距闹市不远却可取静,曲径通幽又兼具旺盛人气者,得益于人脉与文脉的相辅相成。
    “山水无文不成景”。于城市的一隅开辟一处闹中取静之处,自然要秉承地域的得天独厚,而历史传承中所赋予景色的文气,则是连接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人工造绿与城市建筑的主要介质。景、文、人的和谐共美是一个时期发展思想的外在物化。以文气为依托的风景所自然流淌而出的一种贵气,既有“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天然雕饰之美,更具一份后天的思想智慧基因。这份贵气,涵养当下文明,滋养后世子孙。这也恰恰契合了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绿色与发展和谐相融,章丘百脉泉的淙淙清泉之声与百姓的朗朗笑声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个乐章中极其稳定的大三和弦,所奏出的和谐交响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它告诉人们:脱离了为民谋福祉的所谓发展,只是涂脂抹粉的表面文章;脱离开地域特性的生态文明眼光,更是对生态文明的误读。
    风景有了文气,便积聚起人气,借人的思想和境界提升,更赋予山水无限的灵气。从自然中获取,同时培育回馈自然的意识,这应是如今城市化进程中早已达成的发展共识。这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创举,是一种索取中有回报、传承中有融合,古与今、内与外、城市与田园、现代与古典的相通相融。时至今日,这种融合,在一地一隅之间,有着无以替代的美;放眼更为广阔的区域和世界,更是一种值得保留和珍惜、记录着文明和发展的精神财富。
    其实,像百脉泉城景交融与古今交汇并美的构建模式,不仅在泉城济南不胜枚举,在山东其他多个城市也屡见不鲜。在当今社会发展主要以农哺城、以城融乡的思路框架中,百脉泉模式并不是唯一。于闹中取静,借花园景区散步,借幽静密林遐想,借园中乐园嬉戏,可谓是人们对于山水的新需求和新向往。昔日诸多美景“藏在深闺人未识”,是因为人们只知其美,不知其所以美、何以更美。你的美我未曾发现,或为思想意识的局限,发现、创造和感受更多的相融、交汇之美,美丽的城市品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春雨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