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济宁:生态建设托起宜居城市

2013年06月21日 00:21作者:来源:大众网

打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必须勇于打赢环保攻坚战。在环保治污上舍得投入,敢于发力,是改善城市生态的关键举措。

美丽济宁:生态建设托起宜居城市

——聚焦美丽山东系列评论之四十五

大众网评论员 丁厚勤

    

  走进济宁,宽阔的马路、宏伟的楼宇展现出一派现代城市的气息。与此对应的,是一处处草木葱茏的城市绿地,碧波荡漾的环城公园。6月20日,“聚焦美丽山东——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走进运河之都,网媒记者对济宁的普遍印象就是:现代、宜居。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与经济实力息息相关。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90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245.6亿元、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1810亿元、增长2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4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2元、增长14.8%。经济发展成果在城市建设上的体现,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显然,济宁人获得了这份自信和自豪。

    

    而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需要政府执政理念及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共同支撑。一些城市在GDP数字一路奔跑,城市生态建设却被甩在身后,于是城市富而不美,宜商而不宜居。一切事业的发展都是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终极目标,因此,等经济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再去改善生态的理念是错误的。

    

  打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必须深谙舍与得的辩证法。作为全国十三个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新规划的七个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济宁已建成煤化工、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光电产业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一批骨干企业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济宁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抓节能降耗,实施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强力淘汰落后产能,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舍掉了落后产能贡献的经济指标,却使万元GDP能耗降低近5个百分点。

    

  打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必须勇于打赢环保攻坚战。在环保治污上舍得投入,敢于发力,是改善城市生态的关键举措。济宁把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安全输水作为政治任务,不断完善“治用保防控”流域治污体系,南水北调119个治污项目全部竣工,13个省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主要河流入湖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当我们在这种背景下审视济宁各项经济指标,才会认可济宁速度是绿色的,科学的,可持续的。

   

  生态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主动而为。近年来,济宁市大力开展生态绿化,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为牵动,在全市开展“大绿化行动”,实施城区绿化、山区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镇村绿化等“十大绿化会战工程”,搞好生态湿地修复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形成覆盖全市域的大生态体系。目前全市有林面积达到290万亩,湿地保护修复完成30万亩,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5处。

   

  济宁生态建设的成就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念,发展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从细处说,就是美丽济宁因为生态元素而宜居宜业。对济宁百姓来说,城市的美比富更让他们感到幸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春雨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