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

2013年10月17日 07:32作者:王佳声来源:大众日报

提起陕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歌曲中“大风从坡上刮过”的印象。实际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陕北的发展突飞猛进,黄土漫漫、寸草不生的景象早已远离陕北。集编剧、出品人于一身的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刘庆说,从2005年起创排此剧,就是想把一个新陕北的美丽风貌,展现给世人。

《金格灿灿彩》色彩勾连唱出新陕北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见习记者 张蓓

  10月15日、16日,作为文华奖参评剧目,陕西省歌舞剧院排演的大型原创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在潍坊上演(上图)。
  提起陕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歌曲中“大风从坡上刮过”的印象。实际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陕北的发展突飞猛进,黄土漫漫、寸草不生的景象早已远离陕北。集编剧、出品人于一身的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刘庆说,从2005年起创排此剧,就是想把一个新陕北的美丽风貌,展现给世人。
  刘庆的老家是山东平度。对于此次来山东演出,他感到非常开心,并希望故乡山东越来越好。
展现今日陕北的
丰腴与成熟
  “我1975年离开梁家河,屈指算来,已有十三年了,听到延川的发展变化,我非常高兴。老区为革命曾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养育了我们这一代青年,老区能够发展繁荣,是我由衷的愿望。”在《金格灿灿彩》的宣传展板上,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样一段话。
  《金格灿灿彩》就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新陕北美起来、富起来的艺术作品。
  据了解,有着70多年历史的陕西省歌舞剧院,之前也曾推出过不少陕北题材的舞台剧目,但大都是非“红(革命)”即“蓝(爱情)”的惯性模式。此番《金格灿灿彩》的推出,突破了图解历史、标签化、概念化的窠臼,首次向世人展现今日陕北的丰腴与成熟。
  “全国艺术节我们已经有50年没来了,中间虽然也有戏推出,但都错过了。”该剧总编导蔡薇蔓表示,希望通过十艺节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陕西,尤其是陕北这块土地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不同色彩勾连篇章
  全剧以一个老羊倌古老苍凉的信天游为主线,以“黄格棱棱塬”、“蓝格盈盈天”、“白格生生恋”、“红格彤彤年”、“绿格铮铮川”、“金格灿灿彩”六个色彩单元,通过服饰、舞美、灯光等传递出不同的色彩,以全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将陕北这片土地上的乡情、恋情、风情等呈现在观众面前。据了解,这一用独特的色彩视野勾连的节目,目前在全国来说也是唯一的。
  刘庆说:“每一个色彩都是一个独立的篇章,每个色彩都代表不同的意义,有代表陕北人民朴素坚韧的黄色;代表红红火生活的红色;代表全新陕北的绿色等。”
  同样,蔡薇蔓在执导此剧时,也是按照色彩把想要表达的剧情、结构分割,通过黄、蓝、白、红、绿五色及彩色,让大家能够直接感受到今天的陕北大地是如何丰富多彩,而不像人们之前对那块土地的了解,它仅仅是一个黄色,而且是土黄色。
  该剧每一个色彩都是一个独立的篇章,而每个篇章又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刘庆表示,这样易于把演出深入到田间地头、场馆、剧场等地,便于把好作品带到社会、带到群众中。
突出表现陕北人的精气神
  在体现变化后的新陕北时,蔡薇蔓主张用人、用人性,展现从贫瘠到富裕的陕北人的精气神。
  第一章的“蓝格盈盈”最先展示了陕北大地上人性的魅力。陕北有句名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在这一章节中,舞蹈《俊脸脸》和《走三边》,让观众通过演员的肢体语汇,和整个舞蹈的表演,感受到陕北女孩的俊秀俏皮,以及陕北汉子的阳刚伟岸。而《逗鼓点》,则通过咚咚锵锵的鼓点,来展现一群老年人逗乐的情景。
  “‘白格生生’通过男女之间哀怨缠绵、直白火热的感情,反映出陕北人爱得大胆,爱得直白。”整体是有点诙谐的,带有浓郁的陕北方言演绎的爱情,非常有意思,把女孩子体现得非常嗲,男孩子则有种小贱贱的感觉。”蔡薇蔓介绍说,“红格彤彤”通过挂红灯、看大戏、闹秧歌、酒碗碗,表现了陕北过新年的喜庆情景;“绿格铮铮”演绎出了如今秀美山川的新陕北;最后的“金格灿灿彩”,展现的是随着新能源开发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展现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蔡薇蔓告诉记者:“在西安首演的时候,观众给我的反馈就是感动。前序“黄”这个章节,用五六分钟,讲述过去陕北人,在苍凉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坚韧不拔的力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而在结尾篇章中,一群陕北汉子身背腰鼓,精神抖擞,装束一新,唱着信天游。一头一尾,体现了陕北从昨天走向今天,再走向未来的一个精神上的传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色彩勾连唱出美丽新陕北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