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为它们说几句话

2013年06月03日 10:30作者:来源:大众网读书频道

从办公室回到家里的书房,定睛伫立,木架上摆了许多动物模型,有虎、猴、猫、牛、马、羊、兔、驴、狗、狐等,还有不少禽类和爬行类的小木雕,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好像要我为它们说几句实事求是的话。它们不会说话,想要我当代言人。这不是我的工作,我已退休了,不愿管事。但又想,闲耗着,说几句不着边际的话也无大碍。其实,以动物喻哲理的名言,伟人们说过不少。

  

   

  书名:《闲来笔潭》 作者:吴官正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注:人民出版社已授权大众网读书频道对本书进行连载,禁止其它媒体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吴官正,男,汉族,1938年8月出生,江西余干人,196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4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动力系热工测量及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创作的随笔、散文、杂记、小说、对谈等文学作品及部分画作。既有青少年时代的生动回忆、工作后的难忘经历以及退后所思所悟等写实之作,又有寄实于虚、寄虚于实、虚实结合的虚构篇章。读来或使人感慨,或令人称奇,或怡人心智,或催人奋进。 

  

  

  从办公室回到家里的书房,定睛伫立,木架上摆了许多动物模型,有虎、猴、猫、牛、马、羊、兔、驴、狗、狐等,还有不少禽类和爬行类的小木雕,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好像要我为它们说几句实事求是的话。

  它们不会说话,想要我当代言人。这不是我的工作,我已退休了,不愿管事。但又想,闲耗着,说几句不着边际的话也无大碍。其实,以动物喻哲理的名言,伟人们说过不少。

  毛泽东很伟大,说自己“七分虎气,三分猴气”,好像也说过“每临大事有静气”。要是虎气、静气、猴气的比例大体适度,可能政治运动要少得多。

  邓小平很伟大,他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话语通俗,道理深刻,讲得实在,讲求效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国家发展很快。

  鲁迅先生是大师,他说,“俯首甘为孺子牛”,希望学习牛的勤奋、奉献精神。老先生要痛打的“落水狗”,指的是某些人。

  有些比喻也可以作另外的解释。什么“猴子不上树,多敲几遍锣”,这样去耍猴,搞几个小钱,亏他说得出口。什么“吹牛皮”,其实吹的是羊皮,在黄河上谋生的劳动人民,把羊皮吹起来做成筏子,用作交通工具,有人借来指责说大话的人,还说得过去。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但有人掺假,败坏了奶牛的名声,伤害了无辜的儿童,不是缺德吗?对“鼠目寸光”,我不想发表议论。

  对马和羊,人们多有好感,比如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亡羊补牢,穿羊皮、吃羊肉、喝羊奶,羊同鱼放在一起煮就鲜。但“快马加鞭”不好,马已跑得很快很累,还要抽它们,实在太缺同情心。

  对驴和兔,怎么说呢?驴大概比较老实,反抗精神不强,什么黔驴技穷、卸磨杀驴、倒骑毛驴,一个任劳任怨的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偏要跟它过不去?至于狡兔三窟,那是它们逃命用的方式,有的人学歪了,下场可悲,是自作自受。

  还有狐和狗。有的人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狐和狗并没有什么错误,而一些人的丑态令人厌恶。狐确有难闻的气味,但它们没有洒香水去蒙人确是真的。至于狐朋狗党,狐有无朋友,我没有研究过,狗没有党却路人皆知。有的人搞狐朋狗友,使狐和狗连带挨骂,这就是不讲道理的强加。

  我讨厌蛇,对引蛇出洞、杯弓蛇影,很有些看法。如果把引蛇出洞用在政治斗争上,会使人觉得是搞阴谋诡计,同情上当的人。杯弓蛇影是指有的人疑心很重,胆子又小,本来与蛇无关,却怕成那个样子,该不是做了亏心事吧?

  有的文人喜欢“万物静观皆自得”,在写景、抒情、怀古、说理时,涉及动物,总的比较客观。但从古人的诗句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一是飞禽多,写其他的也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草池塘处处蛙”等。二是触景生情多,如“翠掩重门燕子闲”,传递出闺中思妇的孤寂之感;又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透出世事无常、繁华不再的伤感;“纱帽闲眠对水鸥”,是傲吏蔑视功名利禄,把乌纱帽搁置一旁,悠闲地对着水鸟闭目养神。作者是不是真这么想的,我也无从去问。

  人类应学习动物的某些优点,而不该因为自身弱点和劣性给动物强加莫须有的恶名。如果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可以征求动物们的意见,但需懂它们的肢体语言。

  法国文学家洛蒂在《溺水的猫》中写道:“我们的福音书给了我们美妙的、关于慈善的教诲,但它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缺漏,它根本没有提到对动物的恻隐之心,而婆罗门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以难以忘怀的语言教导我们要怜悯动物。”我虽然为它们讲了几句话,但比洛蒂晚了一个多世纪,也不一定说到点子上。但我保证,今后对它们活着的同类,或对木雕、石刻、绘画、烧瓷等模型,会尊重善待。人类从动物的身上有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对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似应有所启迪。这也许是动物们对我们的一点儿小小要求吧!

  我的眼睛再一次注视着木架上的动物模型,似乎答应了它们的要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