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楼:一个“就地城镇化”样本

2013年05月05日 08:07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村庄功能分成四大块  5月1日,记者来到中德合作“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项目所在地——青州市何官镇南张楼村。采访中,袁祥生一再提到“两点遗憾”:一是“没有听德国人的话修建停车场”,二是“没有听德国人的话将房子建成青砖小瓦的四合院式”。

  推进城镇化,农民应该大量进城,还是留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青州市何官镇南张楼村带有德国印记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或许能给人一些启示——

  □宋学宝 报道
  △慕尼黑别墅小区。 △南张楼村文化中心广场一角。

  1987年,山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正式建立友好省州关系。1988年,德国巴伐利亚州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选中南张楼村实施中德合作“土地整理和村庄革新”项目,倡导“城乡等值化”理念。项目实施25年后的今天,南张楼建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生活舒适、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农村。

  □本报记者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孙方凯
 ◆布局  村庄功能分成四大块
  5月1日,记者来到中德合作“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项目所在地——青州市何官镇南张楼村。
  村里村外转了一圈,记者感觉南张楼村有着清晰的功能区划分:南部工业区,东部大田区,北部文教卫生区,中部生活区,俨然是一座区划明显、功能齐全的小城镇。“这是德方的安排。1988年刚开始合作时,德方提出村庄需要进行功能分区,进行村庄规划。当时,好多村民心中充满疑惑,对‘一个村庄分成好几块’不理解。”中德合作南张楼土地整理农村发展项目经理袁祥生说,“村民们近些年才真正体会出了分区的好处:生活区安静,没有污染;教学区独立,学生不受噪声影响;工业区则水、电、路配套齐全;农业区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南张楼村1115户,4300口人。1988年以前,南张楼除了村子大点,其他方面跟周边的北张楼、张楼店等村没有什么区别。“由于人多地少,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村里到处是破旧的房子,不靠城、不靠海、不靠交通要道,没有矿产资源、没有大企业、人多地少。正是这些天然劣势,刚好符合德国人心目中的典型中国北方平原农村的形象,促成了项目在南张楼村落户。”袁祥生回忆当时情况时说。
  1990年,由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司副司长马格尔博士、处长阿腾贝格先生、建筑专家杨克博士、水利专家沃尔夫教授等4名德国人组成的专家组进村住了一个多月,任务是帮助规划南张楼发展,最后形成了《南张楼村发展规划》。“25年来,村庄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规划进行的。”袁祥生说。
  南张楼党委书记袁永兴介绍,在实施“土地整理”前,南张楼村有可耕地6308亩,荒湾、河道、废窑场1800亩,分为257块,高低不平,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都很低。南张楼借鉴德国土地整理经验,削平废弃高地,填平洼地,并废除原有的地上水渠和田间小路,统一南北方向耕作,全村田地改造成长350米宽300米的54块大方,实现了一户一块田。
  “我们已经实现了输水管道和电力线路‘双下地’,新打机井187眼,每方土地3至4眼左右,埋设了5万多米地下管道,实现了遥控灌溉;铺设地下输电线路10万米,既保证了农田用电,又不影响大型农业机械连片作业。仅这一项改造,南张楼村的土地利用率就提高了10%。”陪同采访的南张楼村“两委”办公室主任袁崇永骄傲地说。
  “德方在制定村庄规划时提出,南张楼发展必须把保证农业耕地放在首位,节约每一寸非农业用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1800亩荒湾、废坑和河道、窑场整理成耕地,并用这部分土地指标发展工业园区和奶牛养殖小区。至今,南张楼的原有耕地面积一分未减。”能够保持耕地的原有规模,一直是袁祥生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从此,南张楼村的农民开始像工人一样轻松地劳动、体面地种地了。”袁祥生说。
 ◆安居 4300口人鲜见外出打工者
  走出农田进工厂,如今的南张楼人大都是“两栖人”。
  “我现在上一天班就是130元,厂子给交着‘五险’。在村里的企业上班,还能兼顾农活和家庭,两不耽误,比去城里打工强多了。”南张楼石油机械公司职工袁增海对记者说。
  机械化的提高使村民用在地里的时间大大减少,据袁祥生估算“两季庄稼合起来也就一个月工夫”。为让村民有活干、有事做、有钱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南张楼把目光瞄向了工业和三产。
  在村南部工业园区,记者看到,机械加工、建筑安装、蔬菜加工保鲜等企业依次排列,共有95家,1400多名村民在企业上班,并吸引了周边村庄及外地300多人在此打工。
  人口的不断聚集,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记者在村里的中心大街看到,超市、美容美发店、移动营业厅、酒店、婚庆楼等鳞次栉比。“南张楼现有大型超市1处、加油站1处,服务性门店50多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0余人、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袁永兴说。
  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南张楼还诞生了一项新产业——旅游。依托“德国村”这一品牌,南张楼积极打造“省级旅游特色村”,建设民俗博物馆,修建中华袁氏博览园。“现在,每年都有100多批人到村里参观旅游。”袁祥生说。
  二三产业的发展,几乎消化了村里全部的剩余劳动力。“除了上大学后留在外地发展和210个村民仍在国外打工、创业外,其他人都在村里工作生活,全村4300口人几乎没有一个人去城里打工。从这一点看,应当说实现了项目的初衷。”袁祥生说。
  2012年,南张楼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亿元,人均纯收入1.8万元。

 ◆生活 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今天的南张楼,有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医院,有环卫队、垃圾中转站,还有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健身广场、图书馆、阅览室。城里人享有的公共服务,这里的村民几乎都能享受到。每到夜晚,村里的男女老少也会像城里人一样欢快地跳起广场舞。
  以城乡等值为目标,让农民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这是“土地整理和村庄革新”项目的重要内容。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村里街道两边鲜花盛开,路面整洁,不见一片纸屑。“村里配置了50多个垃圾箱,并配备了28人的专业环卫队伍,垃圾处理做到了日产日清。”袁崇永解释道。
  村东南部新规划的慕尼黑别墅小区,全是两层别墅,欧式建筑风格,已有6户村民入住。66岁的袁贵芹家中,宽敞明亮,装修豪华,红木家具以及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过去总认为城里人才有别墅,没想到我也住上了,亲戚朋友都羡慕得不得了。有时,还有德国人来家里做客呢!”袁贵芹高兴说。她家旁边是袁德修老人的别墅,有360平方米,记者看到仅一楼大厅就足有50平方米。袁德修告诉记者:“建房子只花了30万元,是在滨州工作的儿子掏的钱。”
  如今的南张楼在当地已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周边村庄的人到这里打工,孩子来这里上学。新建的南张楼新区还吸引了附近村民在这里安家落户。27岁的王兴强是大高村人,离南张楼2公里路。去年10月份,他在3号楼买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新房,今年正月在这里举行了婚礼。王兴强说:“我2007年从潍坊商校毕业后先在寿光上班,现在自己干运输,觉得在城里生活不方便,成本又高,离老家也远。在南张楼买房子居住正合适,既方便工作,又能随时回家看望老人。”
  今年2月,南张楼启动社区化建设,成为周边7个村的经济、文化和居住中心。据悉,南张楼村投资2000万元、正在筹建的老年公寓,将成为全镇老年人住养、医疗、康复的幸福乐园。
  要问南张楼人的生活与城里人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袁祥生的回答很实在:“我觉得现在唯一与城里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还没有实现集中供暖。”

 ◆遗憾 没建停车场,住房没建成青砖小瓦式的四合院
  实际上,南张楼与德方合作之初,德方对中国乡村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很有意见,因此,尽管村庄规划时设立了工业区,但并不主张南张楼在工业上投入过多精力,他们设想的是让村民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然而,在当时“无工不富”的思想影响下,南张楼还是在发展工业上下了很多工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正是这95个工业项目,留住了村里的大多数剩余劳动力。现在,德国人对南张楼工业项目在‘留人’方面的作用已经十分认同。”袁祥生说。
  采访中,袁祥生一再提到“两点遗憾”:一是“没有听德国人的话修建停车场”,二是“没有听德国人的话将房子建成青砖小瓦的四合院式”。他说,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人在全村规划了4个停车场。可当时村民一辆车也没有,谁也不认为建停车场有什么用处。所以,在建设时毫不犹豫地把停车场取消了,尽管德国人一再劝说“将停车场预留地暂时建成绿地也可”,但那时村民连“绿地”这个名词还没听说过呢!袁祥生说,现在,村里有各种车辆1000多辆,“车满为患”的现状让人不禁想到了德国人的先见之明。
  房子为什么没有按照德方的意见建成青砖小瓦的四合院式呢?据袁祥生解释,其实,20世纪60年代以前村里的房子就是青砖小瓦式的,70年代后才开始用红砖红瓦。所以,80年代末德国人提出用青砖小瓦建房时,村里人首先想到的是“倒退”二字。“现在真后悔啊!假如当初听德国人的话,将村民的住房全部建成青砖小瓦的四合院,现在恐怕光靠旅游,收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仅如此,后来村民住房外墙还贴上当时颇为时兴的瓷砖,更是被马格尔博士斥之为“垃圾”,他认为“中国农村就应该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子”。

◆书记点评 青州市委书记 孙忠礼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
“城乡等值化”之路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但是,短期内要把所有农民集中到大中城市,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推动大中城市优质资源向中小城镇乃至中心村延伸,鼓励农民向中小城镇和中心村集聚,使多数农民能够就地创业安居,实现“就地城镇化”。
  南张楼村以实施中德合作项目为契机,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土地整理降低村民劳动强度,以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样的“城乡等值化”之路虽然带有德国印记,但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人多地少,农业人口多,农业效益低,农村底子薄,南张楼的城镇化之路对于青州乃至全国的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者观点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徐超丽
  城镇化的核心
是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需要以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尊严为本。在这一理念支撑下,如何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需要多维度探讨的。南张楼村尝试的“城乡等值化”试验正是这种探索的重要部分。从项目实施25年的效果看,是惠民而成功的。南张楼村项目的示范意义正在于:城镇化也许不仅是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农村的发展与农民的市民化也是未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应有之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