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土壤,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13年12月27日 15:48作者:张文珍来源:大众网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衰而复兴,奋勇向前,永世长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教授 张文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孔子研究院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是我们推动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指导思想。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衰而复兴,奋勇向前,永世长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似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我们到处可见一些国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现在有一些人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利用”,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著名思想家庞朴先生曾说过:“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可谓至理名言。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十八大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何谓中国特色?很重要的一点是立足于中国土壤,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妄自菲薄,否定本民族传统文化,那还有什么中国特色。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