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发展力量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2014年01月07日 07:25作者:王学文 王洪涛来源:大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对于山东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根本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岁末年初,本报记者沿着总书记在山东考察的路线深入采访,了解这些地方在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下,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深刻变化。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山东视察地回访①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记者 汤序民 报道  2013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塔并参观沂蒙精神展。

  编者按
  去年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他对山东近年来的工作给予肯定,希望山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对于山东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根本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岁末年初,本报记者沿着总书记在山东考察的路线深入采访,了解这些地方在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下,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也是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重要讲话的缩影。
  ■新闻背景:2013年11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沂蒙精神展,听取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介绍,并会见了当地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村史展,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习近平强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他叮嘱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王洪涛 

  王经茂没想到现在落户口这么方便。他以前给孩子办户口,得去镇派出所,要拿着这个本儿那个证儿的,都记不清有多少样,往往带了这一样,漏了那一样,得跑好几趟。
  去年12月21日,王经茂又要办户口,是给刚刚出生的孙子。这次不用去镇上了。村里建了个为民服务代办站,代办员几天前就把所需要的材料给他一一列出。他把材料交给代办员,对方说今天就到镇上给他办这事儿。
  他感到很轻松。这位家住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的老汉,禁不住又和人聊起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村里视察的事。他说,应当请总书记来代办站看看,有了它太方便了。
  王经茂所不知道的是,现在临沂市70%的行政村都建了这样的代办站,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将达到100%。从2011年起,临沂市在县、乡建立为民服务大厅、为民服务中心,在村里建设为民服务代办站。市里的理念是,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首先要为老百姓办事提供方便。王经茂说:“现在办事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不仅办事儿方便了,有了困难还有干部帮着解决。
  这是一个看了让人掉泪的家庭。兰山区方城镇大官庄林清田家,大女儿因患白血病去世,二女儿患上尿毒症,妻子前年因子宫肌瘤做了手术,林清田本人前段时间刚查出前列腺肿大,也要住院做手术。林清田说,这些年家里人几乎没有笑过。
  去年7月,镇上一名叫范娜的女干部走进他们家,留电话,问困难,很热情。第一次,林清田没说什么,第二次,他把家里的糟心事都说了。没想到,范娜站起就去找村里,跑镇上,问区里,不知说了多少话、递了多少材料,给他家办了医药费二次报销,调高了他家的低保标准,协调“贫困母亲救助金”,帮助申请房屋改造。这姑娘说得实在:“你家这么困难,我能申请多少救助就给你申请多少!”
  林清田感到,阳光又洒在自家的小院里,笑容开始爬上一家人的脸庞。
  让范娜走进林清田家的,是去年7月临沂市开展的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在这个主题下,全市8.1万名干部走村入户,结亲连心,每人平均联系35户,覆盖全市1000余万群众。每名干部在入户“认亲”以后,每年至少走访1次、每两个月至少联系1次农家亲戚,访寒问苦,传递温暖,通过县、乡、村三级网格,反映、解决群众诉求。目前全市征集群众诉求116948个,解决率达72.6%。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除了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最根本的是让他们富起来。在这方面,“第一书记”起了大作用。
  郯城县郯城街道榆林社区,由六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原来种小麦、水稻等作物,产量不低,收入不高,六个村都有欠账。2012年3月,市检察院干部张洪涛、戚洪波上任社区“第一书记”。他们在调研后认为,这里地多,又临近全国闻名的苗木基地江苏省沭阳县,种花木肯定有出路。但很多群众种粮惯了,不愿冒这个险。怎么办?通过土地流转,社区班子率先种植。花木见效快,前年4月种下,去年5月就收了,收入是粮食的几倍,很快有30多户种植花木。
  产量大了,销售是个问题。今年冬天,两位“第一书记”和社区班子规划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这个投资9800万的项目,建成后不但方便本社区的花木销售,还将辐射周边社区及乡镇,能形成一个花木集散中心。
  他们这样做的背景是:临沂从老区实际出发,将发展村经济作为考核“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12年3月,临沂作为全省先期试点,率先开展了选派“第一书记”工作,6427名机关干部被派到3227个基层党组织任职。一年多来,“第一书记”们共为任职村上项目1465个。
■相关链接
“为民”指挥棒调动发展力量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临沂党员干部的执着追求。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04年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GDP过千亿、人均过万元。近年来,临沂市把促进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作为一场“新孟良崮战役”,县域经济正实现“三年倍增、五年跨越”。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这种“为民”指挥棒,调动起蒙山沂水间蕴藏的发展力量,2013年,临沂市GDP预计将突破3300亿元,增长11%以上,各级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64.9%。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陈凤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