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记录⑥:加油加油 大爱永助雅安自强再起

2013年04月27日 22:12作者:尹海洋 盛堃 李兆辉来源:大众网

营救、安置、防疫、重建,这是重特大地质灾害后的一般救援程序。“4·20”芦山7.0级地震后第8天,救援工作已经进入了防疫阶段,但重建规划还未出炉。对未来生活有怎样的憧憬和打算?再建家园的重担谁来承担?震后的伤痕如何抹去?这些问题,是渐渐恢复平静的雅安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编者按: 

  雅安“4.20”地震后,大众网火速派出记者前往震中展开采访,马不停蹄地穿梭在雅安、芦山、宝兴等地,面对天灾,雅安人和社会各界表现出的理智和乐观,早已超越地震本身,成为令人动容的新闻点,成为震区最令人鼓舞的力量。目前,地震的救援工作基本告一段落,震后安置成为主要任务。大众网特别开设“震区记录”栏目,由特派记者记录震区那些令人难忘的人和事,记录地震带给我们的冷静思考。 

成都军区铁拳师雷霆团的战士在统计太平镇村民的受灾情况。大众网特派记者 摄

地震后,袁国永的家被鉴定为危房。他68岁的老伴说,靠他们自身的能力,在建这样的楼房几乎不可能。大众网特派记者 摄

地震后,太平镇胜利村村民冯洁珍的二层楼房受损严重,无法居住。她所在的位置曾是一楼的厨房。大众网特派记者 摄

对于未来家园,太平镇的百姓有着不同的思考和担忧,但他们都期待,在重建家园的路上,政府能够担起大梁。大众网特派记者 摄

  大众网芦山4月27日讯(特派记者 尹海洋 盛堃 李兆辉)营救、安置、防疫、重建,这是重特大地质灾害后的一般救援程序。“4·20”芦山7.0级地震后第8天,救援工作已经进入了防疫阶段,但重建规划还未出炉。对未来生活有怎样的憧憬和打算?再建家园的重担谁来承担?震后的伤痕如何抹去?这些问题,是渐渐恢复平静的雅安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汹涌爱心渐归去,震区雅安恢复平静

  今天上午,芦山县太平镇东西贯穿的主干道--太平街安静了许多,沿街居住的胜利村村民冯洁珍抱着孙子坐在黢黑的大锅前,为同住一个帐篷的4户人家烧热水。这两天,她明显感觉到,来村子里的志愿者、爱心车越来越少,偶尔有一辆挂着“芦山顶住!”条幅的越野车驶过,但也未做停留。

  昨天下午,冯洁珍让老伴骑摩托到县里的街头,找某品牌的救助点再取点小孙子爱喝的果汁,但老伴带回来的却是矿泉水。老伴告诉冯洁珍,那个爱心老板已经开车走了。至此,一些还没来得及思考的问题开始让冯洁珍有些担忧。

  像雅安其他震区一样,地震以后,太平镇被全国各地的爱心包围着,免费的饮料、食品、药品几乎随手可取,志愿者们热心地帮着受灾群众搭帐篷、运物资,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援这里。尽管家没了,但汹涌的爱心让冯洁珍感到温暖又感动。尽管住着帐篷,但冯洁珍说感觉自己的心里好踏实。

  震后第8天,全国各地涌来的“爱心”渐渐归去,雅安大大小小的乡村渐渐恢复到地震前的平静,但撕裂的公路、坍塌的民房和印有“救灾专用”的帐篷刺眼地提醒着,这场灾难造成的伤口,还露着鲜红的血肉。

  未来家园谁来建?担子交给年轻人

  然而,总有一天,“爱心”要撤离雅安,到那时谁来帮助自己重建家园?这是几天来,一直困扰着高全民的问题。地震让他即将竣工的三层小楼成为了危楼,这栋楼总花费约30万,其中近一半是跟亲朋好友借来的。半生积蓄掏尽,还欠了一笔外债,靠打工赚钱的高全民说,自己已经48岁,不知道新的家园是否还能靠自己的能力建起来。但他说,即使盖不起新房,也要想办法把借来的钱还上。

  说起未来的生活,杨名艺同样有些迷茫。今年46岁的她原本生活幸福:家里经营着养猪场,收益不错;大儿子在上海读大一,前途明亮;78岁老母亲跟她住,身体硬朗。但地震后这都成了她的负担:养猪场损失惨重,两个儿子都要学费,老母亲摔伤了腿。

  杨名艺说,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和心力能够从头再来,赚钱建家、重建幸福生活的担子要转给还未大学毕业的儿子了。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哽咽起来,“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都行,就是想让老母亲能够安度晚年。心疼我儿子,他还好小……”

  还有68岁开面条店的袁国永,50岁的刘元玉,他们说,“未来家园”还是个未知数,更多的担子需要下一代来挑。

  重建规划何时出?群众期待政府挑大梁

  面对同样的问题,24岁的退伍军人高思华较为淡然,“还是要靠自己嘛,上一辈能建起这个家,我们肯定也行,不怕吃苦就行的。”一句话让身边的妈妈冯洁珍掉下泪来。

  65岁的李宗武思路也很清晰,对于新家的重建,他有自己的设想。“两个方案,第一是在给国家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听从安排,能修就修,修不得就自己建,国家可以按情况给补贴;第二个是国家统一规划,拆除重建。”这两个方案,是他参照汶川地震重建规划后总结出来的。他说,这两个方案都要政府出“大头”,他个人更希望是第二个方案。

  45岁的袁小华心里也有一颗“定心丸”,尽管志愿者越来越少,但他发现解放军战士没有走的迹象,“我打听了,‘兵哥’会在这儿帮我们盖房子!有他们在,我心里就踏实多喽。”

  袁小华的消息是准确的,驻扎在太平镇的成都军区铁拳师雷霆团作训参谋甘方勇这两天忙着到太平镇各个村统计受灾情况和群众需求,昨天他把下一步的救援计划提交了上去。在这份计划中,有关于解决乡村生活用水、用电、学校复课、居民板房等众多问题。如果计划获批后,他们将尽快帮助震区群众搭建过渡期的板房。

  对于震区重建的蓝图,在4月26日在芦山县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众网记者得知,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统计测算震区的受灾情况,统计完成后上报上级政府,并以来制定重建的规划和方案。

   

  震区记录①:自救自救 乐观感恩撑起震后的家 

  “4·20”地震后的雅安,凝聚了来自全国的爱心。在感到亲人逝去和房屋倒塌的切肤之痛后,积极乐观的震区百姓始终没有停下自救的决心。一名归来的游子、一杯路上的热水、一辆飞驰的摩托,雅安人正在用他们乐观的精神和感恩的心支撑起被地震掠碎的家园。

  震区记录②:复课复课 “板房课堂”重扬知识之帆 

  4月24日,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距高考、中考仅有五六十天的时间。在芦山县、宝兴县等震区采访时,不时入耳的读书声令人动容。“我们只想要一间能看书的教室。”这是震区学生的渴求,而面对学生郎的呼声,雅安市政府没有无动于衷。目前,全市多所中学高三、初三学生已经复课,震区学校的全面复课已经提上日程。

  震区记录③:志愿志愿 千里援助凝聚鲁川情深 

  在芦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社会团体纷纷开车赶来灾区协助救援。在这之中,一辆来自山东的汽车格外引人注意。在它的车体上,写了九个大字:灾难不走,山东人不撤!这不是大话。从火车上相遇临时组团赴震区救援的30个山东青年,到驻守震区6年58岁的威海老兵,还有“地震走了才撤回”的肥城好汉……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鲁川血脉真情。

  震区记录④:向前向前 层层把关转运救灾物资

  通往芦山县的唯一一条公路S210,从来没有像最近6天这么忙碌拥堵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卡车满载着救灾物资,排着长长的队伍,呼啸着朝芦山、宝兴、天全等震区进发。源源不断的物资究竟如何存储、分发?经过几道手续才能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带着这些问题,大众网特派记者从今天早上开始,一路跟踪四车帐篷从装运到分发,全程记录救灾物资的中转。

  震区记录⑤:哀思哀思,眼泪流过雅安笑对希望

  4月27日8:02,四川省深切哀悼“4·20”芦山地震同胞。在芦山县政府大院内,数百人集中悼念并向逝者献花。灾难突如其来,生命凋零,家园损毁,100多个失去亲人的家庭陷入沉痛当中。然而生活还要继续,在纪念逝者的同时,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10多天后将到来的新生命都让雅安人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