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丰富的情节空间

2013年04月28日 09:22作者:岳雯来源:大众网读书频道

第一,内容非常丰富,俄国有一个理论家叫普洛普,他分析了俄国的很多故事,分成了37个类型,很多故事都是这一些类型。我在这本书当中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类型,至少这个书里包括了三种类型,一个是考验型,像杨晋的妈妈给他设置了考验的境遇,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我简单谈一下看这本书的一些感受吧。我觉得怎么来看这本书,首先得看把它放到一个什么序列中来,看一个文学,评价一个作品都在一个相应的序列里头,假如把它放到纯文学里面谈人性和精神,那么面对这本书可能就觉得比较怪异,有时候会无话可说,但是将其放在通俗的、畅销的文学序列以后,这本书就会敞开比较丰富的意义空间。我谈这么几点:

  第一,内容非常丰富,俄国有一个理论家叫普洛普,他分析了俄国的很多故事,分成了37个类型,很多故事都是这一些类型。我在这本书当中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类型,至少这个书里包括了三种类型,一个是考验型,像杨晋的妈妈给他设置了考验的境遇,完成了自己的成长。第二,寻找的类型,一个人要有一个什么宝藏,我一定要去寻找它,这个里头寻找类型设置的是肖剑,他一定要寻找到跟他有关系的女性,他在完成寻找的过程也是完成自己的使命。第三,善恶交织的类型。像苗熙和陈科特就扮演了善恶的两个不同类型,把类型化放到故事里面,使故事非常好读,也很容易打动人。

  第二,大家都谈到形式上的创新。其实我理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些的道理,他可能不满意我们一般情况下用第三人称来写小说,他觉得需要寻找自己新的叙述方式,于是选择把第一人称放进来打破一个单调的叙述方式的过程,如果说我设想过,假如完全是第三人称,或者完全第一人称来写,这个故事就会显得比较平,那么现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交织就使这个故事在叙述上有了起伏,内容比较丰富。我提出建议的是,其实在第一人称自述的那一部分,能够建立一个不可靠叙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这个故事可能会更好看。第三个特点,这个故事具有很强影像化的特色,基本上放弃了细节的描写,用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情节来推进故事,引入了传奇的因素,不管是狗也好,八哥也好,鹦鹉也好,它们都是非常传奇性的动物,动物扮演了推进故事的这样一些角色。另外一方面,他突出了叙述力量的关系,是人跟人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假如我们把小说的人物罗列出来,建设一个关系网络的话,会很密切,就是这样推进发展的。同时,也用了大量的对话来引出故事。这是我发现小说里面属于它比较好看,或者说是比较通俗的几方面的特色。

  假如要改成电视剧,我还有下面几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这个小说用的双主人公的说法,苗熙和肖剑某种程度上都是主人公,两个主人公有可能相得益彰,但也有可能相互冲突,相互消减。我建议是把主人公更集中一点,大家说肖剑有很多很优秀的品质,但是我们看到的他就是在不同的寻找,要完成自己承诺的这一方面,所以可以给这些主人公填充去更充分的内容。第二关于病,谈到艾滋病的时候,我想到桑塔格《疾病的隐喻》里谈到的艾滋病,比如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像梅毒会被许多艺术家推崇的疾病,有些地方梅毒是可以被浪漫化的,但是像艾滋病是不允许浪漫化,或者是情感化的,为什么?一是艾滋病与死亡的关系太密切了,虽然他是携带者,但是我们认定一旦是携带,就很有可能迅速的转化成艾滋病患者。二是艾滋病给人带来了这种社会性的死亡早于身体性的死亡,一旦他得了艾滋病,社会身份就迅速死亡了。这一点在苗红身上得到了印证。三是艾滋病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就是它有一种道德上的堕落感,所以艾滋病很难浪漫化和情感化,可是在这个小说里面,艾滋病扮演了这样一个“结”,我个人的看法,是不是在这个结上要改成电视剧什么的,可以把它扭转一下,换成另外的病症。

  第三,说一点瑕疵方面的,有一些话语比较像80年代的话语,比如说电脑原来是叫微机,和我们时代感比较远,这是小的一些瑕疵,我说完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