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厅进村入户帮农致富 科技"支点"真给力

2013年12月26日 14:52作者:来源:人民日报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老话,说的是搞养殖风险大。山东巨野太平镇毕庄村的"能人"潘冬云,也有这种担忧。然而,自从省科技厅的"第一书记"工作组来到村里,老潘的担忧就少了许多。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老话,说的是搞养殖风险大。山东巨野太平镇毕庄村的"能人"潘冬云,也有这种担忧。然而,自从省科技厅的"第一书记"工作组来到村里,老潘的担忧就少了许多。

  "第一书记"帮村里引进养猪项目,老潘第一个报名。老潘说,"养殖户跟得利斯集团签了协议,猪仔、饲料、防疫全由他们管,我们只管育肥,风险不大,三个月猪仔出栏,每头能赚100多元。"

  今年春天,科技厅"第一书记"工作组逐步在附近5个村建好了5个养殖小区,到夏天生猪存栏量达6000多头。对科技厅来说,科技帮包是"长项".工作组组长、丛马村"第一书记"祝恩元介绍,他们为每个养殖小区派驻技术人员,与养殖户们同吃同住,点对点进行技术培训,目前5个村已有5000多头生猪出栏。

  科技离农民有多远?种了大半辈子地的丛马村村民张太信,过了花甲之年,承包了由工作组帮助引进的华盛集团援建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才正式跟科技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种头茬西红柿过程中,"第一书记"们先后十多次邀请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到田间地头,从大棚修建、选苗、栽培、施肥、浇水、温度和光照控制等各方面手把手指导。其间老张擅自施肥造成一点损失,最终还是喜获丰收,3茬下来净收入15000多元。老张第一次正儿八经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不听专家的可不行".

  优良新品种,加上科学技术指导,丛马村4个大棚,平均每个棚净收入15000元。之后"第一书记"们又引导农户种植了黄瓜、豆角等歇季产品,既平衡了地肥又增加了五六千元收入。农民种庄稼,靠的是经验。"第一书记"们来了,讲的是科技。通过作物良种良法丰产示范,五个帮包村100亩示范田玉米平均产量超过700公斤。

  科技出效益、技术是金钱的观念,正慢慢深入人心。祝恩元说:"原来向农民推广新技术很难,很多人不认可,现在轻松简单多了。农民的观念正在改变,这主要归因于对科技、对'第一书记'们的信任。"

  原标题:科技"支点"真给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解西伟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