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夫:公立医院改革关键是“社会办医”

2014-03-06 21:33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公立医院的改革备受关注。今天,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采访时说,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是吸引社会资本(包括国企、民企与外资等)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改性,发展健康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接受采访。

    大众网北京3月6日讯(特派记者 尹玉涛)公立医院的改革备受关注。今天,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采访时说,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是吸引社会资本(包括国企、民企与外资等)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改性,发展健康产业。

  黄洁夫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近两年来赴六个省市进行医改调研发现,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门诊量超万人的医院数目大大增加,但医疗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在政府强力监管下并未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虽然人员待遇和设备、硬件得到提升,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十分冷清。一些国家投入的医疗设备如B超、X光机等甚至都未开箱,放置浪费。基层医疗服务靠单纯“收支两条线”,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民营医院遭遇制度困境,发展十分困难,成气候的好的民营医院不多。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极不合理,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很大。一些综合医院规模越来越大,而社会与老百姓急需的养老、护理康复、传染病、精神病等医疗机构严重不足。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令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非常明确,即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社会办医。”黄洁夫说,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但不能搞“福利化”,同时医疗卫生也是市场,医疗服务是社会生产,不仅是单纯的公众福利,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也说明由政府大包大揽的福利化医疗服务体制是行不通的。目前政府的责任是切实保障贫困的弱势人群得到与经济发展相称的“基本医疗服务”,制定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使那些有能力支付医疗服务的人与国家共同承担服务费用,促进“非基本”医疗服务发展,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使中产阶级人群享受高端医疗服务,补充医疗卫生经费的政府投入不足。

  黄洁夫认为,医疗卫生行业应扩大“市场”的作用,尤其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若能如此,目前紧缺的护士、护理人员、康复保健医生、全科医生队伍与优秀医疗资源(包括优秀医生)会迅速壮大,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可促使我国走出高能耗、高污染、高征地推动高增长的模式,摆脱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医院都是国有医院,病床占有率超过90%,医疗服务与产品价格都是政府管制。如果能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可使我国的医院体系逐步过渡到一个民营医疗机构占主体、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黄洁夫说,医务人员从“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形成一个医生自由执业为基础的高度市场化的医生人力资源市场,就能出现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医疗服务市场。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