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神韵,变化气质

2014-09-26 09:35:00来源: 作者:
分享到:

初学画者应当知道,一山一水,无非生机;花开花落,皆关性灵。其有裨于艺事者无不在矣,然非悟道者无以体其微而究其胜。倘若仅沾沾于抱景怀响,拘执声象,见与童邻,何足道哉。

初学画者应当知道,一山一水,无非生机;花开花落,皆关性灵。其有裨于艺事者无不在矣,然非悟道者无以体其微而究其胜。倘若仅沾沾于抱景怀响,拘执声象,见与童邻,何足道哉。

道唯集虚,大美不言说;大象无形,不假乎荃蹄。为艺者必当游心于淡,合气于漠,方可善巧全天,技进乎道。

中国画十分注重神韵,历代画家虽说风格各异,却都抓住了神韵这一点。简括的几笔,就把景物的神态、作者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西方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是一点也不假。你看雪个笔下的八哥、苦禅先生笔下的鹰,那眼睛夸张得厉害,显得非常奇特。有时,苦禅先生干脆把眼画成方形,眼珠子点得又黑又大,往往顶在眼眶的近上角,显出“白眼看青天”的神情,生动之极。当然,从绘画的角度看,这种生动,还体现在眼、嘴、爪子及身体的其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的把握。

作画者当与造化同功,方能入妙。庄子所谓庖丁之解牛、梓庆之削锯,与清明在躬、气志如神者同一枢纽,不容一物于其中,然后方有神品出焉。
画技虽由人工,却要合于天机。入乎理法之中,超乎表象之外,如此始能进乎道。


郑板桥画竹,金冬心画梅,皆有“成竹”“成梅”在,故下笔即落成法。而最高的境界是“胸无成竹”,只觉有一团活气在胸中盘绕,下笔自然妙趣天成。
画家要自觉地通过读书变化气质。只有如此,画画才能有大家气,大气包举;画面才能有大气象,元气淋漓;即使是一张小画,也要有咫尺千里之势。
读古人之画论书论,必须在自家身上理会一过,遇有说着自家病痛处,当能惕然自省,方可长进。不然,泛泛涉猎,终无所用。
凡是大手笔的东西,都是一看惊人,足见画家的修养、器识、气魄、功力,“非凡之人方有非凡之艺”,信然。
观古人名作,当首重神韵,有看似狂放者,骨子里却不失严谨;有看似奇崛者,骨子里仍归于平正,此乃古人随心而不逾矩使然也。今人则不然,狂放则失之野,奇崛则流于怪。
有狂篆狂隶,有庄行庄草。学书者如能于庄中求狂,狂中求庄,则进矣。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