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云:关于诗歌

2014年01月07日 15:29作者:迟云来源:大众网

我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诗性,只是你自己是否愿意去发现它、珍惜它。我与诗歌的缘分,既不空灵圣洁,也不粗鄙世俗。年轻的时候,没有更多的理由,因为热血,因为青春,也许还有点那个青涩的年龄段的虚荣,所以,热爱诗歌。我以诗奔向精神和心灵之乡,我用诗表达生活中的美善以及消失了的或被扭曲了的东西,我就这样踏上了诗歌创作的旅程。

  我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诗性,只是你自己是否愿意去发现它、珍惜它。我与诗歌的缘分,既不空灵圣洁,也不粗鄙世俗。年轻的时候,没有更多的理由,因为热血,因为青春,也许还有点那个青涩的年龄段的虚荣,所以,热爱诗歌。我以诗奔向精神和心灵之乡,我用诗表达生活中的美善以及消失了的或被扭曲了的东西,我就这样踏上了诗歌创作的旅程。

  1991年,我与任晓峰合作出版了一本薄薄的诗集,取名为《走上旅途》。当时,在后记中我这样写道:“诗是一腔鲜红的热血漫过心壁在黑土地上厚厚的积淀,诗是理性的陈酿沿无涯的轨迹流淌涂抹出的美丽芬芳。诗人的桂冠是华贵高尚的,诗人脚下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诗人要有灵气和才情,更要有良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失去了这些,诗人在现实社会中就没有勇气挺直腰杆面对生活,也就把诗人的桂冠丢失了。我们知道自己距离诗人的要求相差尚远,但我们都有一颗爱诗的心。诗是真,诗是善,诗是美,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而我们总觉的平凡的日子很幸福。”这本诗集融汇了我在诗歌创作之初的激情与精神历炼,诗歌已成为我生命的挚爱。

  遗憾的是这之后我的家庭遭受了灾难性的变故,加上行政工作的繁忙,我的诗歌创作就此停滞了十八年。这期间,常有灵感造访,常有感悟涌出,但都随庸常的日子悄无声息地流走了。对我而言,没有诗的日子里,人的精神世界就缺乏了张扬的勇气,人的心灵空间就缺少了自由与自主的元素,人的大脑皮层就缺失了激情和理性留下的深刻辙痕。2008年8月,我尘封的诗心开始萌动,感觉生命中有高地凸起,感觉诗如影随行,似不能割舍的痴情女子,默默地为我守望,孤独地为我憔悴,于是我又开始了诗歌创作。

  再度写作,与青春年少时相比,我的诗歌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像青年时那么渴望发表,渴望用它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我的诗歌创作相对的增多了一些关于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学诗、写诗成为我理解世界、体察人性、洞明世事的一条独特的通道。我把诗歌当作日记来写,记下自己的视觉感受,记下自己的心理体验,也记下自己相对理性的一些思考。记录的过程,就是情感梳理的过程、心灵净化的过程、思想沉淀的过程,更是促使自己人生境界提升的过程。学诗、写诗,既能锻炼我的领悟能力,又能使我找到一方沉静的园地修炼调适,平衡心境,尽最大可能地本真自己、纯粹自己、充实自己、年轻自己。所以,我说诗歌不是如某些人所谓的疯人的招牌,诗歌是个好东西。诗歌赐福于我,我是幸运的,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谢诗歌。

  进入21世纪,诗歌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我重新拿起笔来的时候,我有些不自信了。我对诗歌的认识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有些老套过时了,但我想诗歌重在品质,任何时代的诗歌都必须紧扣社会跳动的脉搏,必须关注真实的人生状态,必须抒写诗人内心的感悟与激动,只要做到了这些,诗歌就不会丧失生命力。诗歌考验着诗人的社会感受力与想象力,好的诗歌,人们可能忘记作者是谁,但精妙的意象、深刻的思想、或浓烈或质朴的感情人们是不会轻易忘却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阳光谁也不能垄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小草在歌唱”等经典诗句流传行世的原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我赞赏多样,同意包容,但我坚持我对诗歌的认识,更强调诗歌属性中的“兴”,更强调诗人应该担当的有关责任。

  诗人鲁黎关于诗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让诗歌和心灵都成为透明体”。我认为这是诗人彻悟诗歌的真知灼见。我把鲁黎先生讲的“透明体”理解为纯粹,就是诗歌要纯粹,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要纯粹。诗歌首先要让人懂,让人不知所云的诗歌只属于作者自己,而不是属于社会的。所以,诗歌传情达意要有丰富的内涵,诗人的写作心态要干净透明,体现出鲜明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一首诗,即使做不到如闪电划过,起到喊醒社会震撼人心的作用,但一定要让人感悟到你的感悟,体验到你的体验。躲在角落里无关痛痒的喁喁独语,非典型状态下的庸常记录,尽管目前有存在的土壤,但我想肯定背离了诗歌文本存在的原意,背离了诗歌发展的主流航向,削减了诗歌的社会影响,矮化了诗人的社会形象。关于当前纷繁的诗歌观念,不论是刻意的玄化,还是刻意的俗化,我想都避免不了媚俗取巧的嫌疑,最终必将导致诗歌的非正常异化。

  《走上旅途》出版的时候,著名的诗评家冯中一教授为诗集写了序言,序言的题目是《从传统的基座上矫健地起飞》。冯先生以学人的胸怀和严谨,在文中对诗作进行了认真的点评,更给予了方向性的指引和期望。这些年,我一直在咀嚼从传统的基座上矫健地起飞这句话,其内涵之丰富,其期望之真切,让我受用良多。

  感谢明天出版社社长胡鹏先生、责任编辑孟凡明先生的帮助,使诗集《行走 穿过思想的树林》得以出版面世。行走,反映了一种人生的状态;穿过思想的树林,表达了一种向度的选择和厚度的追寻。它是我身后留下的一行或深或浅、或直或斜的脚印。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张清华先生在百忙之中为诗集作序。感谢著名书法家于茂阳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孟琨女士为本书设计封面。他们的劳动与付出,为拙作增添了鲜艳的亮度与色彩。

  迟 云

  2013.6.12

  

 

迟云简介:

迟云,男,1962年生,山东莱阳人,1984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省直某机关工作人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走上旅途》、有诗歌发表于《诗刊》、《绿风》、《当代诗歌》、《诗林》、《时代文学》、《黄河诗报》、《山东文学》、《诗选刊》等。曾获山东省首届青年益友创作诗歌奖、天津第十九届“文化杯”全国鲁黎诗歌奖一等奖、“百世杯”全国诗歌大赛特别奖。有诗歌被选入多种选本。主编、编著理论著作多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