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兵”赴滇缅寻骨灰 见证远征军墓碑齐向祖国

2014-09-02 19:17:00来源:大众网作者:孙乘昀

  编者按: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用一场场血战将日寇驱逐出中国。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大众网推出独家策划“难以忘却的记忆——全球寻访见证人·口述中国抗战史”。 

  自2014年7月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北京、山东、河南、江苏、台湾地区,并连线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寻访到著名抗战将领后人、抗战老兵、抗战武装队伍的后代等10位代表人物,听他们口述精彩的战斗故事,并首度披露一些不为人知的抗战细节。通过这些“难以忘却的记忆”,弘扬抗战精神,珍惜美好生活,激励我们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点击进入专题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台湾律师高秉涵。

高秉涵寄语抗战胜利纪念日。

  讲述人:高秉涵(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79岁

  讲述时间:2014年8月7日

  讲述地点:中华台北

  8月7日,大众网摄制组抵达台北。当天下午,在高秉涵先生女儿的办公室中,我们与他见面。高先生对这次采访非常重视,虽然天气炎热,但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却依然穿着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白色的衬衣一尘不染,连领带都系得非常精致。

  高先生的祖籍是山东菏泽。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像一只候鸟一样往返两岸,先后送100多位台湾老兵的骨灰回到大陆老家,他因此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也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台湾老兵”。他送的第一坛骨灰,就是远征军战士徐达辉的。

  高先生的语速不快,话语间还隐约有些山东口音,这也让我们倍感老乡的亲切。高先生的岳父石连芳当年就是远征军的战士,支援缅甸。在镜头前,高秉涵讲述了岳父赴缅作战的故事。

  我的岳父石连芳先生,1937年投效空军,学习维护飞机的技术。1942年,日本攻入缅甸,我们的远征军支援缅甸。远征军进入缅甸后要吃、要用,但就地取材已经没有了,就通过空军将大批的食品、用品空投,支援部队。那时候我的岳父在四川凉山机场,他们承担了空援任务。在一次空投物资的时候,敌人的炮火打中了他们的飞机。飞机被打中后,飞行员说:“能跳伞的赶快跳伞。”那时候,飞机几乎要擦过树枝了,跳伞已经晚了。这时,我岳父的一个战友,叫徐达辉,比他小两岁,是刚刚参军进来的。因为我岳父会维修飞机,在当时是非常宝贵的人才,在飞机就要坠毁的时候,徐达辉对我岳父说了一句话:“现在正是抗战时期,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死。”紧接着,他连推带踹,把我岳父推了出去,叫他跳伞。接着,飞机就坠毁了,驾驶员都死了,一共死了7个人。我岳父因为降落伞被挂在树上,没有摔死。

  那一次的战争打胜了,但是徐达辉被埋葬在滇缅边区了。

  高秉涵讲述的这场战役,只是赴缅远征军无数战役中的一个。1942年3月至8月,第一批远征军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屡挫敌锋,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等胜利。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浴血奋战,最终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使日军遭到了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这样卓越的战果轰动了英伦三岛,也增长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士气。

  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解放了缅甸土地13万平方公里,歼灭日军4.8万人。战果是辉煌的,但战争是残酷的。近一万人的尸骨被留在了缅甸。高老先生说起徐达辉,仍然感慨万千:

  我岳父认为,徐达辉是救命恩人,为了怀念他这种有情有义、牺牲小我的精神,改革开放后,我岳父让我到滇缅(缅甸)边区寻找徐达辉的墓。1991年中秋节前后,我到了那儿,我找到了。我把他的骨头捡一捡、烧一烧,把它带回台湾来,后来我就把他的骨灰送到他的老家辽宁去了。这是我送回大陆的第一坛骨灰。

  那一次战争虽然联军战胜了,英国的部队解围了,但是死伤上千人。我去捡骨头的时候,一看这个墓碑啊,立的时候都是朝北的,没有朝东的,也没有朝西的,也没有朝南的。埋骨的山坡虽然是朝南的,但是墓碑却是朝北、朝着山头。我就问看墓的老先生,为什么这些碑都是朝一个方向。他说,这些人要面对北方、面对祖国,他们虽然活着的时候回不去了,但是他们死后的灵魂还要回家乡去。

  高老先生告诉大众网记者,徐达辉的骨灰,是他送回大陆的第一个骨灰。自此之后,他频繁往返于两岸之间,20多年来,先后把上百名台湾老兵的骨灰从台湾送回老家,了却了他们“回家”的遗愿。

  8月28日,就在我们的节目即将播出之际,我们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台湾军方于27日下午,迎回当年在印度、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英灵牌位,被接回的英灵,将安置于“国民革命忠烈祠”。漂泊异域70载的忠魂,终于回家了。

  虽然没有亲历抗日战争,但是,说起抗战,高秉涵仍然有着浓浓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情结。他还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南京大屠杀的第三天,在南京燕子矶附近的永清寺门前,寺庙里的和尚发现了一位死去的妇女,在她的手里,还攥着一张纸,上面是一首这个女子写下的诗:

  腐胔白骨满疆场

  万死孤城未肯降

  寄语路人休掩鼻

  活人不及死人香

  说起这首诗,高秉涵老先生至今仍然唏嘘不已,他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意味深长,这位女子是被日本鬼子强奸致死的孕妇,她写下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为了抵抗强敌的侵略,很多人一直战斗到死,路人不要嫌弃他们的尸体臭了,那些没有国家民族观念和气节的人,活着并不比这些尸体香。

  8月28日,当我们返回山东后,再次电话联系高秉涵先生时,他还在叮嘱我们,要把这首诗写上,在抵抗列强的战争年代,中华儿女就是靠了这种打不垮的民族气节,才战胜了日本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这分气节而自豪。

  (大众网记者 孙乘昀)

  高秉涵寄语抗战胜利纪念日
  荣辱与共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荣的动力
  大众网记者近日赴台北采访了高秉涵先生。高先生一生颠沛,而当他了解到众多抗战老兵直到临终也未能了却回家的心愿后,不顾年迈体衰,一个一个将老兵们的骨灰送回到大陆老家。
  9月3日,是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高秉涵先生高兴地为纪念日寄语,并作诗一首,以此来庆祝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
  附:高秉涵先生抗战胜利纪念日寄语
  抗日战争,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因为灌溉祖国锦绣河山的养分,都是我们全国军民同胞的鲜血和泪水,因为重振中华泱泱国威的凭借,是我们全国军民同胞的牺牲和坚持,这股“血脉相连”、“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民族情怀,就是我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荣强大的动力。
  今天,我以异乡游子的心情,寄语这篇短文,特为中国第一个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祝贺。并咏诗一首,以表达天涯游子的心愿和期盼。
  生在山东菏泽城
  流落台湾苦读经
  天涯断肠逾甲子
  尤望早见九州同
                                              高秉涵
                                           2014.9.3于台北

    【视频下载地址】http://media.dzwww.com/newvod/publish_videos/2014/10/24/5ef1f78269bb4a33b5c6624a242d1637.mp4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