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今知古是一场浪漫的隔空喊话

2014-09-16 22:15:00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
分享到:

一直以来,我们对过去的敬畏正如我们对未来的追寻,保留和积累起种种无以替代的智慧。因为人类的这种智慧连接,让过去和未来有了默契,让我们发现,原来过去和未来,是如此的相濡以沫。

  一直以来,我们对过去的敬畏正如我们对未来的追寻,保留和积累起种种无以替代的智慧。因为人类的这种智慧连接,让过去和未来有了默契,让我们发现,原来过去和未来,是如此的相濡以沫。

  在齐鲁大地上,以博物场馆和历史文化古邑为着眼点,可以画出一个经纬分明、条块有序的文化版图。这些被物化了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齐鲁文明精髓,他们以星罗棋布的姿态呈现出匀称的地域分布,意味着这片土地,在齐风鲁韵的浸染下,文明累积的深厚、历史渊源的长久以及文化涵养的平衡。这一个个刻画和描述着山东远古文明和近现代文明的场所,早已成为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缩影,成为这个世界找寻最古老人类文明的坐标。

  无论你是置身于聊城波光潋滟东昌湖畔的运河博物馆,还是亲手触摸临淄齐国故城夯筑成墙的断壁残垣,所闻所见,是不一样的讲述风格、不一样的留存方式、不一样的场馆形态。但有一样东西是相同的,那就是置身时间维度与空间广度之中而产生的时空纵深感。这种感觉,远得遥不可及,近得就在眼前。

  于是乎,在你的心中和脑海之中,既形成了千军万马嘶战沙场的疆域概念,又构建起商贾云集、帆樯林立的市井熙攘,还能回味出靠水而生、临水而居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场景。正是这种远得不着边际、近得触手即得的历史即视感催发着生长于斯之人的社会荣誉感,继而被时代发展成为一种面对自我和他人时候的底气。这种底气,在广义上影响着一个地域的民族意识、价值观念、风俗礼仪、思想信仰,在个体层面成为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评价这种方式科学程度的基准。就像如果没有临淄,我们不知何为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一样,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我们更不知世界的秩序原来还可以是另外一种模样。所以说,我们如何理解一个时代,既要追忆过去的痕迹,还要接受现实的助力。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能够以一种包容和理性的态度不再对其他的文明形态束手无策,是因为我们终于明白了一时的优于人先并不代表长久的优越,一时的落于人后也并非未来无路可走。

  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讲话时指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纵观齐鲁大地这些灿若星辰的历史人文留存,怀想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间断的古文明,我们知书而达理、察己而知人、察古而知今,以祖上遗留的丰厚智慧作为适应由旧体制转型到新秩序的发展底气,以一个泱泱大国自我更新、博采众长的内力慢慢累积,以古润今,聆听由先民智慧所激发出的这个时代的回音。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