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记忆,非遗、故乡

2014-09-19 17:28:00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刘雁
分享到:

许多人如我一样喜欢现代作家木心的《从前慢》这首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的:“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首诗,总让我怀想起乡村静谧恬慢的时光,想起乡间朴实淳厚的民风,还有就是在乡间游走的锁匠……

  许多人如我一样喜欢现代作家木心的《从前慢》这首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的:“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首诗,总让我怀想起乡村静谧恬慢的时光,想起乡间朴实淳厚的民风,还有就是在乡间游走的锁匠……

  雷蒙·威廉斯有一本书叫《乡愁与城市》,他这样写道:“一种关于乡村的观点往往是关于童年的观点:不仅仅是关于当地的记忆,或是理想化的共有的记忆,还有对童年的感受,对全心全意沉浸于自己世界中的那种快乐的感觉……

  与那清彻的河、青葱的山让我们念念不忘一样,无数人还在怀想一个关于手艺的故乡。那些走村串户,上门做着手艺活的裁缝、木匠、弹匠、篾匠、漆匠,给小孩子们带来满怀念想、无数欢乐的皮影匠、吹糖匠、泥塑匠……这样一些手艺人,曾经如同乡村的河流四季流淌,浸染着乡村平静的生活,将乡村的美好刻画于儿童的脑海,成为永久的故乡忘记。

  可是当下,当越来越多的乡村在钢筋水泥的围困与推土机的轰鸣中异化,无数人的故乡开始陷落,那些传统的技艺逐渐走向困顿、消亡与淹没……

  很多的传统手艺里面,凝结的既有各地各民族的智慧,也有各种形态的文化,还有可贵的民族精神与道德情操,比如泰安皮影就烙印上了泰山文化,蕴含着泰山人憨厚、豁达的性格。

  每一项优秀的手艺,都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们以各自的形态与民众相伴相依,承载着当地的一种文化形态,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更是反映民族文化渊源的根基。比如山陕会馆那些精美绝伦与构思巧妙的木雕,不管隔着多久远的时空,仍然可以让人们触摸到中国明清建筑之美与传统手艺之美。

  这些传统的优秀技艺,都打着生活的烙印,走近生活、融入生活、创造生活、丰富生活,因为这种与民众生活的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决定了民众参与保护所具有的历史和逻辑的合理性。所以,民众积极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恢复与重建具有丰富价值内涵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民族文化只有人人参与,民族记忆才不会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法律层面的保护,传承人的培养,也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必须有的路径。

  保护好、传承好这些人类生态和文化的精髓,让这些传统的优秀技艺再度发光,童年美好的回想才能重新充盈我们的记忆,每个人才会重新找到正在失去的故乡,让心灵再有归依,并骄傲的如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我回到故乡即胜利。”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华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