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源头处处春

2014年05月05日 20:09作者:赖於艳来源:赣南日报

而在石城乡村,便有小松古井新村、琴江大畲旅游新村、龙岗水庙新村等森林乡村星罗棋布,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在石城县动态流淌。作为赣江源头县,石城在不断美化、绿化城乡的同时,更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

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林带葱郁茂密。 温礼明 摄

  近日,记者走进石城城乡,跃入眼帘的是“城在园里、园在城中”的园林画卷,城区街道两旁绿化带随道路延伸,草成坪、树成群、林成荫;街头游园广场,花木种类繁多,绿化层次丰富,景观特色鲜明;乡村山水相映,绿化景观带贯通城区……  一座城市的绿色蔓延  记者走进石城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见林海茫茫、古木参天、藤条蔓绕,满山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该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县里立足于地处赣江源头的生态优势,全面启动全县绿化工作,构建大赣江源区域,让绿色迅速在城乡蔓延。”  绿色是石城不变的底色,生态是石城最大的优势。对于石城人来说,保护好青山绿水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年来,该县围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目标合理规划,大力推进城乡通道绿化建设。在鹰瑞和石吉高速、206国道全线补植补造景观树,打造特色鲜明的绿化亮点路段。以县城“一江两岸”为主轴,在县城清华大道、沿江路、西华路等主要街道统一种植香樟和杜英,重点把滨江大道打造成绿化宽度30米至80米的绿色休闲长廊,八方来宾一进石城便置身于山水田园画之中。  石城县在建设用地布局中,充分考虑山体、河流、历史文化等自然人文环境,将城市绿地格局由从前的点(散)状变为片(块)状分布,使绿地系统和山体相互契合,充分体现了“山存林、林生水、水养城、城宜人”的理念,实现户户有绿色,开门即见景。今年以来,该县累计投资1.39亿元,完成城乡绿化面积3.8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  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到过莲乡石城的人都说,这里处处有景观。阳春三月,通天寨森林公园、李腊石森林公园、市民公园、琴江湿地公园等休闲场所人来人往,热闹祥和。而在石城乡村,便有小松古井新村、琴江大畲旅游新村、龙岗水庙新村等森林乡村星罗棋布,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在石城县动态流淌。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山水。在绿色生态中徜徉的石城人,播绿种绿的脚步永不停止。他们在全城绿化的基础上,又以水为“带”、以路为“轴”、以园串“珠”、以道为“景”,依托本土文化,增加城市绿化地厚度,大力提升绿化档次。今年,该县规划并新建温坊人工湖、仙姑岭湿地公园等,并对市民公园、李腊石森林公园等休闲场所进行景观林建设,以丛生竹、桂花、香樟、杜鹃和枫香进行带状种植,实现满城飘香、四季有景。同时,该县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对该县山水资源进行全面旅游规划,通过绿化、亮化、美化等措施,拉开旅游开发画卷。该县先后投入3亿余元,建成了通天寨国家级AAAA级景区、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大畲乡村旅游示范区、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等五大生态核心景区,使石城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石城,满眼皆绿、绿树成阴、花香四溢。据统计,目前该县城区园林绿地面积8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小区绿化覆盖率达37.5%,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在赣江源头展现出新的气象。  一条绿色的发展之路  播绿更要护绿。作为赣江源头县,石城在不断美化、绿化城乡的同时,更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该县特别出台了《石城县保护“一泓清水”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连续几年实行林木零砍伐政策,并加大对森林的监管力度,壮大护林员队伍。同时,该县制定了严格的招商方案,严格把关环评环节,坚决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大力引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高利税的绿色新型企业。据统计,近几年以来,石城县累计拒绝了100余个污染项目,关闭、搬迁污染企业50余家。  有了优美的环境保障,石城县乘势而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该县从提升农林业效益入手,改变烟叶、白莲、水稻“三分天下”的传统种植方式,通过引进种植大户、培训种植能手、出台帮扶政策等措施,大力培植油茶、香樟、脐橙、大棚蔬菜等特色农林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特色产业村40多个,种植油茶10.7万亩、香樟3.1万亩、大棚蔬菜1万余亩,迈上了一条绿色致富的康庄大道。(李方圆 特约记者赖於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