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暖阳普照每一个孩子

2014年05月08日 09:28作者:唐青 刘珊伊来源:中国经济网

五月的赣南草长莺飞、山花烂漫。据统计,2013年,赣州落实校建项目资金20.16亿元,新(改、扩)建校舍91万平方米,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

  中国经济网赣州5月7日讯(唐青 刘珊伊 报道)五月的赣南草长莺飞、山花烂漫。上犹县梅水乡中心小学,投资397万元的新教学楼已投入使用,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

  “宽阔的操场、整洁的校舍、崭新的桌椅,我们的校园环境真美!”安远县三百山虎岗小学一年级学生龚小芳看着新教学楼,摸了摸洁白的墙壁和崭新的桌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妈妈,‘留守儿童之家’有人陪着学习、陪着玩耍,可好啦!”5月6日,兴国县第三小学学生陈前在“留守儿童之家”用免费的“亲情电话”与远在广州务工的母亲诉说着快乐……

  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走进了美丽校园,一对对城乡孩子手拉手结对帮扶,一间间危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室……这是赣州近年来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结出的累累硕果。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发展的基石。近年来,赣州紧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整合教育资源,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赣州教育事业再谱华美篇章。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

  偏远的上犹县五指峰学校,坐在计算机教室里的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操作电脑,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在不远处的特殊教育学校,这个投入800多万元建成的新学校2014年迎来了第二批师生。

  乘着国家部委对口支援的东风,赣州把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实施校园建筑精品化、生活设施人性化、教学设备现代化,使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据悉,仅上犹县,近三年校建工程累计投入近6亿元,超过以往10年的总和。

  “通多媒体教学让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视频、音频足不出户坐享名师课堂、名师答疑,这是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在安远县濂江中学,学生陈小梅兴奋地讲述新安装的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给自己带来的全新感受。

  在提升办学硬件的同时,赣州着力提升教学软实力。赣州统筹中央省市县等资金,确定了一批急需提升教学设备的学校,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课堂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体美卫器材等方面入手,按计划分批次进行改造提升。

  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习生活条件,部分县(市、区)探索性地将薄弱学校校舍改建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校安工程、初中改造工程等项目统筹衔接,制定了校舍改建总规划和年度目标,分期分批逐步改造。同时,相关部门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为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据统计,2013年,赣州落实校建项目资金20.16亿元,新(改、扩)建校舍91万平方米,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

  各类教育发展明显加快 小幼儿园连着百姓大民生

  4月27日,崇义县新扩建的城关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在尽情嬉戏,学生家长李林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城关幼儿园扩建校舍后,可容纳的学生数量增加至百余名,周边和他孩子一样的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迎刃而解。

  与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学前教育因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赣州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赣州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主攻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推动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

  赣州要求各县(市、区)在每个乡(镇)兴办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前正快速推进。截止2014年3月底,已竣工项目32所,在建项目75所,已完成土地平整38所,完成征用土地10所。其中章贡区、赣州开发区、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等8个县(区)开工率为100%。2013年,赣州成为国家学前教育巡回支教项目江西省唯一试点市。

  与此同时,赣州职业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安远县中等职业学校电子通讯班的36位学生还未毕业,就被广东沿海城市企业“订购”一空。这些学生在初中时的成绩并不突出,来到县职校后,他们找到了一条适合的成才渠道。

  近年来,赣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全市44所职业高中(中专)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企业建实习、实训基地391个,企业冠名班163个,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7.7%。

  目前,规划面积达一万亩的赣州职教园区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它的建成,将带动教育、人才等资源在产业园区集中,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大量技术人才保证。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家门口接受好教育

  年初,从广东转学回到家乡就读的安远县三百山镇中心小学六(1)班学生梅清英没有想到,家门口的学校里图书馆、运动场、学生食堂等一应俱全,一点都不比在广东就读的城里学校差,1200余名山里娃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家门口接受好教育,享受到教育的“普惠阳光”,不仅是每个家庭的民生期盼,也是促进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为此,赣州各地坚持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城乡教育格局,给全市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产品、最大的公众服务,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做强教育,就是要让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好学校。”安远县领导如是说。

  “没想到我女儿来于都上学这么简单!”来自四川省内江东兴区中山乡的朱枫军夫妇来于都工业园务工已经有一年多了,女儿今年满6周岁正是要上小学的年纪,近日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学校,没想到仅凭一张“企业务工证明”就顺利报好了名。

  在人口大县于都县,早已打破了小学入学的高门槛,于都外来工子女入学可享“同城待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带来企业带来了稳定的用工,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仅2013年,该县就接收40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赣州还为贫困学生“兜底”。

  “好漂亮的学校啊,像花园一样!”五一期间,上犹县第二批进入县城免费就读的困难家庭学生走进县第二小学参观时,看到美丽的校园,不禁欢呼雀跃。为帮助孤儿、单亲等特殊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业,享受优质教育,上犹县实施教育“温暖工程”,帮助特困家庭学生在县城学校免费就读。

  赣州紧抓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积极探索对残疾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返乡农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帮扶、救助机制,2013年发放家庭贫困学生补助达到1.22亿元,惠及5.8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