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儒学”让传统文化复兴,普及孝文化需社会统筹安排

2014-09-19 09:40: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教育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事情,尤其是从中国整个的传统来讲,教育对人的风气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我在大学工作,也从事研究工作,也从事教学工作,所以深知这个教育的重要性。

  大众网:不管是候王村还是青州市,都提到了运用教育手段来传承和弘扬“孝文化”。我们知道,现在山东正在兴办的 “乡村儒学”,这里面有没有着重体现孝文化?另外,在您看来,目前我们省对孝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做了哪些工作?这方面的教育是否到位?

  王蔚:教育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事情,尤其是从中国整个的传统来讲,教育对人的风气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我在大学工作,也从事研究工作,也从事教学工作,所以深知这个教育的重要性。在乡村儒学的复兴过程当中,最近我也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或者是工作。

  我的老家邹平县有一个王淑敏先生,他在1931-1937年搞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其实是三个核心,第一个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第二个是现代经济组织的建立,第三个是科学技术的运用。我觉得乡村儒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应当从孝抓起,结合着孝心村和青州市以孝治市的办法。

  关于孝,《论语》上还有两点认识,第一个,这就是为人之本;第二个,孔子的学说当中,孝还是为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之基。“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我觉得在这一方面,乡村儒学、尼山书院等,山东省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从农村入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大众网:接下来,山东在传承和弘扬孝文化中还应有那些举措?

  刘云超:当前山东省在孝文化的普及和建设、宣传方面已经做的很多工作,比如说乡村儒学、比如关爱空巢老人行动等等,但是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之所以关注孝道、关注孝文化,就是因为现在孝道有缺失的现象,而且现在社会孝道缺失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是很严重的。它的原因复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从五四以后有两个传统文化的大的断层。现在的年轻人提起一些传统的东西来,也很不感兴趣。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专家讲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了。比如说原来农村孝敬老人,它有一个土地的约束。现在发生变化了,年轻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挣钱。尤其是到了一分家之后,这种约束就消失了。

  所谓的不孝有两种,一个是不想,一个是不能。关于不想,传统文化的消失可以通过重新宣传和教育、教化来引导他们。关于不能,我在夏津驻村的时候有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大部分的村留下的只有老弱病残,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计划生育也引起了一个倒金字塔形状的家庭结构,形成孩子反而好像显得比较重要一些,对父母的关心反而就不够了。

  我想这些情况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需要整个社会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合力去解决。山东有一些大的发展空间,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制度上也要固化。比如说去年“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老年人权益法》,它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