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站在新起点 谋求新发展

2014-01-19 07:51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开展“服务群众、联村为民”帮扶难点村活动,是市委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市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滨州经济开发区188个行政村中有172村需进行村庄硬化,农村公路建设任务307.6公里。

  △滨州市委领导考察房展中心          □李雪海 报道

  △滨州市政府领导考察保障房社区        □王 栋 报道

  △滨州市中海风景区        □李俊泽 报道

  △滨州市西城区莲花广场       □张丽 报道

  △滨州市粮丰林茂北国江南景色    □陈彬 报道

  △滨州黄河公铁大桥        □杨鹏飞 报道

  □李雪海 王福录
  
  改革春风拂遍全国东西南北,开放暖流浸透滨州四环五海。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滨州市稳中求进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新情况,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群策群力,积极应对,扎实苦干,开拓进取,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斐然,引人注目。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2013年3月,省委调整滨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张光峰同志任中共滨州市委书记,崔洪刚同志任滨州市委副书记,当选为市长。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结合滨州现阶段发展状况,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的良好基础上,准确研判出滨州市面临着“战略关键期”、“转型碰撞期”、“特殊敏感期”、“寻找驱动期”、“危险高发期”五期并存的新形势,科学梳理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六个更加注重”的发展理念,即“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坚持内涵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坚持生态发展;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民本发展;更加注重依法治市,坚持规范发展。”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正是在这上述总体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有优的良好发展态势: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0亿元,增长16%;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70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8236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53元,增长1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实现1927亿元、1692亿元,增长13.5%、12.5%。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质量效益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4.5%,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70.09亿元、增长6.05%;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3.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全年控制目标任务。滨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审定。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全市战胜前旱后涝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达到266万吨,实现丰产丰收;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54万亩,新增造林22.9万亩;“渤海粮仓”工程实现新突破,在中轻度盐碱地上大面积种植小麦获得成功;北海经济开发区盐碱地改良种植“北海稻”,实现了丰产丰收。
  ——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节支增收5.1亿元,荣获“2013全国公共采购先进单位”称号;5支企业债券融资54亿元,发行量、融资规模均居全省第二位;进出口总额实现80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35亿美元、增长23.7%,进口45亿美元、增长30%,增长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位。
  双轮驱动 两手都抓 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在今年1月12日召开的全市企业家座谈会上,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市长崔洪刚同与会企业家畅所欲言,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就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张光峰说,党委、政府就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营商环境,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各相关部门都要强化为企业、企业家服务的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2013年以来滨州的“热词”。市长崔洪刚说:“保留许可事项最少,精简幅度全省最大,滨州成为全省保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的城市。”去年12月17日,滨州市政府公布了保留的市级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其中,保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2009年公布的248项精简为74项,精简幅度达到70%,承接中央、省政府下放行政许可项目17项,合计保留行政许可项目91项;保留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由142项精简为12项,精简幅度达91%;下放县(区)实施行政许可项目20项,取消、暂停实施或改变管理方式的市级行政许可项目45项,中央、省垂直管理部门保留行政许可项目15项。市科技局、人口计生委、农机局等12个部门(单位)实现“零审批”,成为全省保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精简幅度最大的城市。
  去年以来,滨州市严格执行国务院、省政府清理工作要求,将现行的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一并纳入清理范围,重点把握了以下五项原则:一是无法定设定依据或者法定设定依据修改或废止后,原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的,国务院、省政府清理后已明令取消的,一律取消;二是与现实管理需要不相适应,无审批业务或长期未实际实施的,列入暂停实施事项;三是同一审批主体实施行政审批的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予以合并;四是依据国务院、省政府规定由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下放县(区)审批的,一律下放县(区)实施;五是通过事后监管可以达到管理目的,一律转变管理方式。据统计,2013年,滨州市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95437项,法定时限为20日,承诺时限为7.3天,平均办理时限1.53天,提前办结率为96%。清理结果公布后,滨州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后续监管,对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要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科学设置审批步骤和运转流程,推行“一表式”办理,加大并联审批力度,减少办事环节;要将所保留审批的依据、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有关事项,向社会公开;健全行政审批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运行的监督;继续推进“三集中,两到位”工作。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要求,凡面向企业、公众服务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其他公共服务事项,一律进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从高效、快捷、便民、利商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畅通项目办理“绿色通道”进驻上把好关,真正做到进得来、办得好、办得快。今后,滨州市将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将滨州市打造成全省“审批最少、收费最低、效率最高、环境最优”的城市。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鼓励基层政府部门拓展视野,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无棣县工商局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是硬道理。为此,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先后开展了“红盾帮扶进百企”、“千企”和“千企”升级工程等主题活动。2013年2月,该局又全面推出了“十百千”工程,通过放宽政策准入、全方位指导和多层次服务等积极措施,力争年内帮助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和滨州市知名商标10件,重点帮扶100家企业扩规模、提档次,新发展个体工商户超1000户。去年9月份,该局在全县又率先提出了“零收费”的承诺。为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该局结合日常监管掌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100家帮扶企业名单,将帮扶任务分解到了各班子成员、各科室和工商所,实行“结对”帮扶。帮扶人员定期深入企业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在登记年检、商标注册、抵押贷款、广告发布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和指导帮扶,尽最大努力使好的政策转变成企业发展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同时,围绕全县重点企业、新兴产业和新型农业发展,畅通登记绿色通道,深化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跟踪服务,现场办公,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在县经济开发区、鲁北高新区和西城工业园分别设立品牌指导站,加大品牌发展指导力度。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是无棣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生产的“鲁北”牌复合肥远销全国各地。无棣县工商局引导鼓励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局长刘洪多次带领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与公司主要负责人一起研究分析、制定方案,完善申报材料。经过努力,“鲁北”商标被成功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无棣没有驰名商标的历史空白。
    
  服务群众 联村为民 市委常委带头到全市72个难点村集中攻坚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支部看党委。”榜样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为此,滨州市委2013年7月30日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市委常委带头“服务群众、联村为民”活动,要求各位常委利用一年时间,改变难点村面貌。这一举措,犹如以石投水,在全市荡起层层涟漪。
  开展“服务群众、联村为民”帮扶难点村活动,是市委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市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滨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的83.3%,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正是基于此,滨州市委提出按照“深入最基层、瞄准最困难、力求最有效”的原则,市委筛选出了最困难、最落后的72个村,由每位市委常委联系指导6个村,其中直接帮扶2个村。市委提出要求动员会议后第一天,常委们立即行动,一周内12位常委全部到村对接工作、了解情况、研究措施。
  进驻全市最落后村庄,破解各种各样不满意。在72个村中,有的穷、有的乱、有的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群众不满意”。无论是治穷、治乱还是治差,常委们都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在帮扶过程中,各市委常委上一线、站前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督导员,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市委书记张光峰率先垂范,先后多次到被帮扶村现场办公,与大家一起分析情况、研究办法。市长崔洪刚、市委副书记薛庆国等市委常委都多次进民家、访党员,找问题、问需求,千方百计帮助村子摆脱困境。“以前只有乡镇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包村,市委常委来包村这还是头一次!”赵春江说起来就啧啧称道。43岁的赵春江是惠民县石庙镇石庙赵村村民,他平时做贩售粮食的生意,以前因为村内道路不畅,深受出行不便之苦。市委常委来包村帮扶后,平整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他家门口,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赵春江说:“这事儿真是办到群众心坎上了。”
  调研中他们发现,一些村庄的穷、乱、差超出了想象。石庙赵村共有150户、489口人,是石庙镇脏乱差最严重的村庄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村庄一半还是几十年前的旧模样:地势低洼,宅基高低不齐,民房建设杂乱,巷道弯曲不整,排水沟堵塞不畅,垃圾随处可见,夏天一遇雨天更是积水如潭、蚊蝇乱飞、恶臭弥漫,村民形容“和猪圈差不多”。市委书记张光峰作为该村的帮扶责任人,一个月内两次来该村调研,与大家一起研究帮扶方案。在帮扶过程中,各市委常委上一线、站前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督导员,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张光峰率先垂范,先后多次到被帮扶村现场办公,与大家一起分析情况、研究办法。市长崔洪刚、市委副书记薛庆国等市委常委都多次到进民家、访党员,找问题、问需求,千方百计帮助村子摆脱困境。“群众哪儿不满意,我们就从哪儿做起。”无论是治穷、治乱还是治差,常委们都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走上富裕路。阳信县劳店镇坡牛李村有养羊的传统,驻村工作组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帮助群众利用10余亩涝洼地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场,租赁给有养羊愿望的村民,确保村集体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
  真心真干换真情。72个被帮扶村,村村都有感人的故事。惠民县麻店镇张洛滨村56岁的党员张延堂,不久前老伴患重病去世,家里因此欠下一大笔债务,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自己带着一个不到两岁的孙子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在得知自己的4间厢房影响了村里修路后,主动找到村支部要求拆除,并且不提任何条件。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共拆除了影响规划的厢房13间、街头厕所8座。
  自身正,不令而行。“为人民服务不能光蹲在办公室里喊,要真正走出去,到群众中去,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凯说。从7月底到现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被帮扶村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而易见的,是村庄的面貌;难于言表的,是群众眼中的干部形象,是干部的作风。
  
  上下联动 多方筹资 在新起点上综合整治农村环境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关注的小事,就是党委、政府应该抓的大事。农村环境整治,在许多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滨州市委、市政府却把它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2013年7月,滨州市专门召开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在新起点上迅速掀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潮。要求用3年的时间,完成对全市所有村庄的综合整治任务,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落后面貌,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建设美丽乡村,造福广大农民。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以农村道路硬化、村庄净化、村庄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热潮。当年的目标是,全市村居街道硬化1240个、2889.8公里;村居净化为2942个;村居美化任务为1442个。截至2013年底,全市村庄硬化完成1148个村居、3060公里,净化美化分别完成3265、1693个村庄,2013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超额完成任务。
  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造福群众的宏伟工程。为把这项工作做好,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政府部门从健全机制入手,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任务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个村,将工作责任分解、细化,落实到部门、乡镇和具体人。本着“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市、县区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指挥部,实行集中办公,建立起科学布局、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指挥调度系统。市委书记张光峰、市长崔洪刚亲自致信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提出了“思想认识必须充分到位、各项工作必须全力以赴、组织保障必须坚强有力”的工作要求,市委副书记薛庆国统筹谋划、亲力亲为,不仅多次到市指挥部办公室、市硬化组、市美化组、市净化组督促指导工作,而且赴县区现场办公,督导整治工作。
  在这一活动中,无棣县科学制定了2011-2013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尊重不同村庄在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邀请专业机构实地开展规划指导,从布局规划、图纸设计、绿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指导,探索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独特环境整治方案。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各村资源优势,顺势而为,彰显个性,结合打造“蔷薇花都”行动,村庄绿化侧重种植蔷薇,去年共栽植160余万株;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打造出了“蔷薇花都”品牌;结合路域环境整治活动,对乡镇(街道)驻地、公路沿线的村庄成片整治,加快农村环境整治进度;结合无棣县许多村庄都有丰富历史名迹或文化遗产的实际,把保护遗产、发扬特色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坚持整体性、原真性、动态性开发,加强村内遗址保护。在清理“三大堆”后,为碣石山镇刘家黄龙湾村修复原无棣八大景之一的龙湾夜月,并进一步修筑凉亭、环湖道路,昔日垃圾堆今日成了纳凉娱乐的好地方。
  “北海虽然财力有限、人手较少,但决不能拖市里的后腿。不仅不能拖后腿,还要走在前列,让群众早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负责人说。在道路硬化方面,该区结合规划建设的“西部大通道”工程,一年期内实现全区村村通、村内通、街巷通,硬化97公里,当年投资2042万元,完成纳入整治范围内全部17个村庄97公里的农村公路“三通”工程。在村庄净化方面,北海加快推进投资7200万元的起步区垃圾处理厂工程建设进度,年底完成了纳入整治范围的全部17个村庄的净化任务,全区专职保洁员配备率、环卫基础设施配备率、垃圾清运率和垃圾处理率全部达到100%。2014年上半年,北海将实现所有村庄健身设施全覆盖。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后牛村,有187户,653人。62岁的村民牛文山笑着说:“以前村里到处是柴草堆,有时连车也进不来。现在可好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变样,这是以前想也想不到的事。”据了解,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负责帮扶后牛村,新修700米高标准现浇混凝土出村路;对村内41条胡同进行铺砖硬化;在村庄骨干街道栽植了1800余株月季、冬青球等花草,与主街观赏型枣树、龙爪槐交相辉映,形成了花木相间、层次分明的绿化效果;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聘用了2名保洁员,定时清扫道路胡同,保持村容整洁。
  滨州经济开发区188个行政村中有172村需进行村庄硬化,农村公路建设任务307.6公里。该区党工委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来抓,加压奋进,主动调高工作目标提高工程标准。在建设内容方面,开发区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硬化、净化、美化增加为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公交化“六化”。在时间安排方面,主动提出把市里2013年完成30%的村庄硬化的任务要求提高到50%,确保年内完成96个村的硬化和121个村的净化任务。在工程标准方面,把新建道路建设标准中的30厘米灰土路基提高到40厘米,把村内街巷由砖石砌筑路面标准提高为12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20厘米石灰土标准。总目标是:2014年底全面完成“六化”任务。根据测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仅硬化一项,开发区总投资将达3亿元,时间短,投入大。为此,该区采取“群众集一块、村里筹一块、大户出一块、老乡捐一块”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同时,区机关干部发起捐款行动,按照县级干部1000元、科级干部600元、一般同志300元的最低标准,共捐款近30万元。里则街道圈东村村民王全刚为支持村里环境整治,主动捐款20万元。区、办、村三级联动,全区上下“一盘棋”,“一天一通报、一周一督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观摩”,确保了工作扎实高效推进。
  岁末年初,各级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划和每个整治村的具体规划,做到定时间、定步骤、定标准、定奖补,为实施综合整治提供科学指导。
  明天的滨州,将会更加美丽、幸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陈凤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