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坚持民生优先 增进群众福祉

2014-01-19 07:56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财政投入23781万元,全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420元,各县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全市平均每年2300元提高到2500元……滨州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服务“黄蓝”两区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10所学校进入全省第一批备案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

  △参观者在首届中国(博兴)天然纤维编织(草柳编)暨工艺品创新博览会上观赏传统草柳编工艺品。                  □陈彬 报道

  △2013年6月7日,市直第七期廉租住房1号购房者张瑞泉在现场选房。            □许可 报道

  △沾化县古城镇的群众领到了书法家们现场书写的春联。            □陈方明 报道

  △无棣县棣丰街道梁白杨村的高媛媛(前)正和村民通过农廉网查看本村村务公开情况。               □蒋惠庆 报道

  △邹平县好生花卉市场。    □张学东 报道

  □王栋 张丽 王福录
  
  万家忧乐在心头,一枝一叶总关情。岁末年初,一条新闻在滨州市不胫而走:2013年,滨州民生事业实现在全省“西部领先、超过平均”。2013年11月,山东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联合公布《2012年山东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滨州市社会发展水平晋级全省第二层次,保持了全省第9名的好成绩,同时连续两年社评总指数增速全省第一。从总指数看,滨州为120.08,位居全省第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4,比上年提高12.76,增速为11.89%,增长速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对于民生,滨州市委、市政府有深刻的理解。市委书记张光峰说:“压力往往来源于对经济欠发达遗留问题的堆积,只要我们不停歇地解决问题,压力会不断地缓解和释放。我们一切工作的原则和出发点是‘民生优先’,用市场的钱搞发展,用财政的钱保民生,每年的新增财力主要用在民生方面,努力让干部群众早得实惠,多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践证明,滨州市委、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判断和顶层设计是正确的,是符合滨州实际的。在发展理念上,市委、市政府用“六个更加注重”指引全市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转调步伐,全力改善民生。在发展标准上,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向全国西部地区看齐,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向全国东部地区看齐,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水平向发达地区看齐。
  在刚刚结束的滨州市人代会上,市长崔洪刚宣布,2013年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6件事实已经全部完成,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滨州财政投入民生事业逐步累升,已占六成。2013年,滨州市财政投入民生事业148.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9.2%。从2013年1月1日起,将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了70元。财政投入2609万元,将百岁老人补贴由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提高到了400元。财政投入23781万元,全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420元,各县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全市平均每年2300元提高到2500元……

  城乡统筹 服务均等 打造全市15分钟就医服务圈
  医改,是关系13亿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2012年3月,国务院颁布出台“十二五”医改规划。滨州医改是从哪些方面着力的?
  2009年10月,滨州市正式启动医改工作,总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平时少得病,二是得病有保障,三是看病更方便,四是治病少花钱。滨州市医改办主任商秀丽介绍,医改实施以来,初步呈现出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增活力”的良好局面:一是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全市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均达到70%左右,其中无棣县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参保城乡居民卫生院住院全报销制度”。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政府办的77处乡镇卫生院、25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360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市打造了15分钟就医圈。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年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五是全市已有10万多群众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带来的实惠,邹平县作为全国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3家试点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药价降幅达到25%。全市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60元提高到2013年的280元,新农合住院报销封顶线达到10万元。
  参合农民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就医也越来越方便。日前,沾化县泊头镇司家村卫生室,正在拿药的李大爷对新建成的卫生室赞不绝口:“干净、敞亮,就在俺家门口,太方便了!”2013年,全市启动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程,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市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900处,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67处,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涉及74个乡镇办的约计110万村民病有所医,1995名乡村医生安居乐业。滨州市卫生局局长高树先介绍,2013年以来,“五定”管理原则成效显著,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全面落实,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为90.23%和81.01%,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临床用血得到有效保障,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顺利完成邹平、无棣等六县的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县城复审任务。组织了“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为基层群众献爱心,送健康,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全市共派出医务人员4520人次,组织义诊活动310次,先后为8.8万群众减免诊疗和药品费用60余万元。
  西部领先 超过平均 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生优先,是滨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不变的宗旨。近几年,滨州市一直坚持用市场的钱搞发展,用财政的钱保民生,每年的新增财力主要用在民生方面,努力让干部群众早得实惠,多得实惠,全力改善民生。在发展标准上,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向全国西部地区看齐,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向全国东部地区看齐,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水平向发达地区看齐。
  民生工作水平向发达地区看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市民政局局长张兆杰介绍,滨州大幅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平均达到2520元,月人均补助180元,是山东省西部唯一一个达到东部地区低保标准的市,补助水平占保障标准的比例居全省第1位,覆盖面和补助水平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城市低保标准平均达到430元,月人均补助316元。农村五保供养条件明显改善,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达到5350元和3440元,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5位;高标准新建、改扩建11处敬老院,36处敬老院被评为国家三星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数量居全省第3位。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救助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全市投入医疗救助资金329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4.12万人次。二是市政府出台了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从2013年开始,市财政连续,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级对新建养老机构每张床位再补助3500元,改造和租赁养老机构每张床位再补助1500元,补助标准在全省6个西部市中最高。全市新增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10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3处、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2处,新增养老床位3801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全市建成城市社区101个、农村社区539个,全市80%的城市社区建成“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以“共同的家园”品牌为统领,社区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涌现出了滨城区彩虹湖社区的“彩虹一号”、博兴县乐安社区的“关爱一生”等一大批优质服务品牌。四是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扎实落实。全市投入资金4140万元,救助受灾困难群众7.48万户。2013年,全市有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达到14个。全市募捐善款8402万元,人均捐款额列全省第1位。全市集中开展了夕阳扶老、朝阳助学、爱心助残、康复助医、情暖万家五大救助工程、20余个救助项目,支出善款528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2万人次。全市慈善组织达到6045家,注册慈善义工2万名,慈善理念日益深入民心。

  突出特色 建设精品 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最大的民生。怎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按照“城市生态化、规划国际化、建设精品化”的总体要求,以“一带、三园、四河、四环五海、七十二湖、一百零八园”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框架,突出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三大特点,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单位认建等多种投资方式,强化破硬植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等措施,深入推进“生态园林、民生园林、文化园林”建设,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大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一座碧水绿荫环绕,绿地游园点缀的生态滨州已经初步建成。市长崔洪刚介绍,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8%,绿地率达33.54%,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3平方米,一座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已初具规模。经过精心组织,顺利通过了2013年9月17日至18日国家园林城市专家验收组的实地考察。
  为了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滨州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一是为倡导“低碳出行”,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经充分考察论证、公开招标,引入公共自行车系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目前,一期工程规划设计的25个站点,400辆自行车全部到位,已办理自行车卡800余张,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二是“城市家居工程”增量提质,配合广场、公园、街头绿地景观提升,在彩虹湖公园等17个景观节点和街头绿地实施城市家居工程,增设坐凳222套,垃圾箱78套。三是在黄河五路渤海十一路至十八路之间合适位置建设19处非机动车遮阳棚。通过市场化运作,目前已建成11处,让市民在等待交通信号灯时免受日晒和风雨侵袭。四是有序开展便民服务工程,在做好公厕日常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增设两项便民服务内容,免费提供便民用品、设置便民信息显示屏;在公厕管理间配备打气筒、气门针、卫生纸、雨伞等用品。四是着力抓好科研提升工程,开展了管氏肿腿蜂的繁育与应用研究,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培养管氏肿腿蜂80万头,7月至9月初分批次人工放蜂,为探索生物防治病虫害奠定了基础;引种了北美枫香、密枝红叶李、紫叶稠李、白桦、紫叶紫荆等优良乔灌木新品种2万多株,成功筛选出了柳叶马鞭草、桔梗、宿根天人菊、美国石竹等15个适宜滨州应用的宿根花卉品种。

  分解目标 强化督导 让广大中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
  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一项众所瞩目的民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滨州市委、市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同时,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规划许可、项目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层层落实,确保工程质量,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定,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立永久标志牌,注明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缺乏资金,是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瓶颈。滨州市政府及住建部门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新途径,建立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投资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努力扩大建设资金来源。严格组织工程规划验收和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及早取得规划验收合格证明和质量竣工验收备案证书。加快分配工作,尽快将房源配售配租到户,降低空置率,确保规划一批,建成一批,安置一批,使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的实惠。完善项目小区交通、医疗、休闲等公共服务,保证小区配套设施落实到位。由民政、房管、公安、地税、公积金中心、银行、证券等多个部门建立起有效的住房保障对象诚信档案核定机制,加强动态监管,对促进保障对象的公平分配,以及入住后的管理、进入退出提供必要的依据。诚信档案包括了家庭收入、财产、人口等内容,诚信档案可以从保障对象申请之日开始建立,到入住时正式建档。
  过去的一年,全市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建设任务4500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500套、公共租赁住房4000套。截至12月底,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建设6259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500套、公共租赁住房5759套,开工任务完成率139.1%,连同往年结转项目基本建成914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01户,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任务完成率670%。全市共分配保障性住房2973套,其中市房管局6月份和12月份组织了市直第七、八期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摇号选房,为140多户住房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滨州市住房建设局局长佘洪烈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有关保障性住房建设精神,举全市之力做好这项民生工程,推动滨州市和谐稳定,科学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建设规划任务,推动滨州市住房保障工作更上新台阶。”

  加大投入 立德树人  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实现基本全覆盖
  自2012年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平安校车工程。2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校车购置、安全设施配备资金1.7亿元,发放学生乘车补助8000余万元,运行校车775辆,服务学生6.7万余人,实现全市中小学校车基本全覆盖。
  滨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滨州市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实行校车管理定线、定车、定人、定座、定点停放,落实全程责任无缝衔接制度,完善全程天网监控、GPS定位、超速报警等技术防控措施。国务院领导两次作出批示,要求教育部对滨州做法予以及时总结推广。无棣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车管理6处试点之一,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邹平县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实现学生免费乘车。
  同时,滨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3.5亿元,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市教育部门围绕“校舍安全”这个中心,把握“抗震设防、综合防灾”两大目标,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3.5亿元,完成改造校舍206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稳步实施,全面启动滨州市数字化教育建设工程,创建127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其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23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近3年,全市完成投资7.2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23处;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入园幼儿总数的70%;有教育职能的86处乡镇(街道)全部按省定标准建设了中心幼儿园。3年全市补充公办幼儿教师665人,其中新增编制招聘225人,培训转岗440人;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增长4.71个百分点。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了95%;县(区)、乡镇(街道)、学区(村)学前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办园条件、保教质量显著提升。
  再是首次实施“三名”培养工程和滨州名师评选活动,培训教师7万人次。2013年,滨州启动实施滨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确定50名校长、100名教师、50名班主任为滨州市“三名”培养工程人选。该工程培养周期为三年,市财政在培养周期内为每位人选提供3万元的专项培养经费。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评选出首批9名滨州名师,列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库进行管理,享受高层次人才津贴、健康查体和应邀参加专家休假等待遇。结合“三名”培养工程的实施,实施了一系列教师素质提升项目,借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1600名农村中小学管理干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远程培训,31200名教师进行了全员研修,610名教师参加了“国培”“省培”计划培训,230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参加了“引进来强化”培训,16000名教师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等专项培训,14000名教师参加了微软中国携手助学教育技术培训。全年市、县两级累计完成各类教师培训7万多人次。
  滨州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服务“黄蓝”两区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10所学校进入全省第一批备案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滨州职业学院3个专业点获准五年一贯制备案,鲁中中等专业学校与滨州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的会计电算化等12个专业点获准三二连读备案。全国中职“文明风采”大赛居全省第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及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说课比赛成绩全省第一。滨州还启动实施“滨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选拔42名优秀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滨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服务黄蓝两区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调查研究》,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鉴定。滨州市还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明显增强,为全市13个校内外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争取省级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580万元。滨州市道德示范基地荣获山东省首届“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经验在全省推广。覆盖各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在滨州市也进一步完善,让所有孩子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目标基本实现。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由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至4200元,全年累计拨付各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资金3.4亿元。调整完善了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审核关口前移,促进了全市资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年内拨付各类奖助学金8300余万元,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900余万元,资助各类学生6.5万人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陈凤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