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山陕会馆书写二百年商业传奇 

2014-10-27 17:04:00来源:大众网 作者:于潇潇
分享到: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在外乡发财的山陕客商们,修建一座会馆,为了方便与同乡联络,慰解乡愁;为了炫耀成功,鼓噪声势;也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睦乡里。这样的商业思维,在今天仍然盛行。

10月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在东昌湖乘船浏览了聊城山陕会馆风貌。董荣明 摄

10月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在东昌湖乘船浏览了聊城山陕会馆风貌。  

 

  大众网聊城10月27日讯(记者 于潇潇)曾经盛极一时的山陕客商,在山东境内多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故事。如今,在运河名城聊城尚存一座“山陕会馆”,以它独有的巍峨和俏丽,向今天的人们诉说大运河畔曾经的热闹,诉说当年山陕客商聚得八方财源的盛景。10月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在在东昌湖乘船浏览了聊城山陕会馆的风貌。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在外乡发财的山陕客商们,修建一座会馆,为了方便与同乡联络,慰解乡愁;为了炫耀成功,鼓噪声势;也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睦乡里。这样的商业思维,在今天仍然盛行。

  “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门口的楹联字体雄浑,气魄宏大,让今人体会到昔日山陕客商富甲一方、志得意满的快意。

  演戏活动频繁而丰富,是山陕会馆的特色。走进会馆,过了戏台下的一道山门,便见华美的戏楼,戏楼门上大书“岑楼凝霞”,其意为戏楼虽小,但高可与彩霞相接,内饰华丽,好似彩霞一般。门两边各有一幅线雕石版画,左为松鹤,右为梅鹿。戏楼正面雕梁画柱,各种彩绘浓墨重彩。两边有一幅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万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庆升平。”楼顶造型奇特,白色葫芦顶,外檐向四隅伸出十个翼角,据说从上面看,整个戏台如一只展翅的凤凰,显示了古建筑的艺术匠心。

  馆内多处建筑体现山陕商客经商理念。商人讲求条理和高效率。会馆的后面的小楼是商人们的住处。左右各有一个小门,小门后面是上楼的楼梯。小门和楼梯非常窄,只容得一人通过。商人们勤俭节省,不把楼梯修得宽敞,省出更多的面积用于居住。

  楼梯很窄,所以右侧门上写着“登阶”,左侧门上写着“楼步”,无论上楼下楼,大家都遵循“靠右行走”的礼仪,上楼时从“登阶”上去,下楼时从“楼步”出来。讲礼仪、守秩序,这样才能减少内耗,效率才会更高。

  除此之外,会馆内还建有16通碑碣,碑文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次维修建设和花费情况,碑阴还刻有各商号名称及其捐银数量,共2888家商号,最多的捐了1373两,最少的只捐了1分钱。1分钱也是心意,都是功德,一视同仁,全都刻在碑上。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作为聊城市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陕会馆已成为聊城文化旅游、运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聊城展示古城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备受市民及游客欢迎。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