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济南要“造血”与“输血”并重

2014-10-28 09:06: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2013年8月,山东省委研究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预示着这一重点区域的发展将有重大突破。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鄂东南城市群、长湘株城市群,济南城市群明显有地理位置并不集中的劣势。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将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举行。即日起,大众网推出“‘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评论,解析“一圈一带”战略规划实施,解读区域战略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敢当时评之二十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济南要“造血”与“输血”并重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立峰

  2013年8月,山东省委研究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预示着这一重点区域的发展将有重大突破。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鄂东南城市群、长湘株城市群,济南城市群明显有地理位置并不集中的劣势。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面积、人口、GDP、地方财政收入、金融存款余额方面,济南均在第10-13名之间,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11位。如果单从GDP总值看,济南名列全国城市第23,按人均GDP算排到了全国第47,这对于做为全国GDP排名第三的山东省省会城市来说无疑是略显尴尬的。

  省委、省政府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中,赋予了济南市“一个核心、一个高地”的发展定位,这对于济南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不过,如果从地理位置上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济南位于最中间,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六市如众星捧月般围绕在济南周围,而做为整个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会展和科教中心,六市都更想让济南发挥辐射与带动作用,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承接济南“恩赐”的经济项目呢。

  如果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各市经济数据与效益上看,省会济南无疑是真正的老大,其次分明是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洲、莱芜。此外,济南还拥有全省最优越的交通硬件优势,集高铁、航空、高速公路、城市轻轨枢纽于一身。济南还有200多个科研机构,35万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3个省级科研院所,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在电子信息、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纺织等主导产业上在全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济南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48家,市级16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这些都是让六市羡慕不已的软硬件条件,但济南自己却又深感自己还“吃不饱”,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各项排名中处于“倒数”第四的尴尬地位。

  对此,笔者认为,做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领养羊”,济南在自身经济发展“造血”的同时发挥引领与辐射的“输血”作用并不矛盾。这就像一个家庭里的大哥,即使他并不特别富有,但他却可以成为主心骨与带路人,发挥智慧,找准思路,率领众兄弟姐妹一起共同致富。在省委省政府的规划目标中也指出,要做大做强省会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成山东中西部崛起的战略平台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那么济南该如何“造血”与“输血”并行呢?

  其一,以济南交通优势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大的劣势是城市分散,而城市轻轨、高速公路与高铁无疑是缩短七市间距离的最佳途径。这其中,七市要以济南为中心,加大“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一小时生活圈交通建设,以长远眼光在融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打破地方利益化倾向,更多以政府性投资来换得长远性地免费交通便利,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经济运输物流成本,让整个“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经济与人民生活真正远中有近、疏中有亲。

  其二,要集中打造一批城市名牌与特色品牌。笔者注意到,济南三项经济比例为5.2:40.3:54.5,即第一产业偏低,第三产业大有可为。从传统上说,第一产业是真正的富民产业与环保产业,第三产业是增加值最高的无污染产业,济南虽然有“章丘大葱、鲍芹”、“商河大蒜、彩椒”、“平阴玫瑰、阿胶”、“仁风西瓜、曲堤黄瓜”、“张而草莓”、“张夏玉杏”、“马山栝楼”“香玲核桃”等一批国家地理农业标志产品,但这些品牌效益却并不高,如何将这些农业品牌做大做强,引领带动七市农民共同致富,正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一个主要经济增长点,而这方面可能经济效益并不会特别出色,但这种绿色GDP却会实实在在地装进农民口袋,并甜在他们心里。此外,济南在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食品医药、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恰好可以与淄博、聊城、滨州、德州、泰安、莱芜形成互补。而七市也可以在人才、科技、投资等方面协同一体,让人才与投资、产业流动起来,将相同产业集中,以科技与人才优势打造出更多专业品牌,从而形成各个城市的产业特色和全国影响力。

  其三,要充分发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区优势。笔者注意到,整个山东有17个地市经济区与高新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济南、德州、泰安、滨洲各三家,聊城、淄博、莱芜各两家,其中以济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影响力最大,2013年,济南高新区实现GDP485亿元。前不久召开的济南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继续举全市之力支持济南高新区跨越发展,确保高新区GDP年均增长30%以上,十二五末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由去年底的6%提高到15%以上,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现代化新城区和世界知名的服务外包基地。”不过,济南做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高地与中心,要不失时机地与周边六兄弟城市分享经济区与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并发挥人才与科技流动引领作用,带动其他17个经济区与高新区共同实现区域协调跨越发展,如此才能真正体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里“兄弟一家亲”。

  简而言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离不开济南的发展与引领作用,一方面济南要将自己做大做强,一方面济南也要发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示范、引领、协调作用,在“造血”与“输血”中让七市携手并肩、心心相连,打造山东经济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