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做强新能源产业,擦亮明德城市名片

2014-10-28 11:14: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在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位于冀鲁两省交界的德州可谓一个特例:其是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又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市,并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因其曾为黄河故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将黄河更名为德水,“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将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举行。即日起,大众网推出“‘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评论,解析“一圈一带”战略规划实施,解读区域战略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敢当时评之二十七

  德州:做强新能源产业,擦亮明德城市名片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立峰

  在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位于冀鲁两省交界的德州可谓一个特例:其是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又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市,并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因其曾为黄河故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将黄河更名为德水,“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可见其寄望于以水德来治天下之意。从些,此地地名有个“德”字,从汉初安德县,到北魏安德郡,隋开皇九年,隋文帝反五胡十六国以来“胡风弥漫”的社会文化风气,“重之以明德”,改名德州。

  德州拥有许多城市名片,如“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但德州的经济总量并不出色,2013年GDP完成2460亿元,总值与人均都排在排在山东各市十名以外,人均GDP7135美元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面对机遇与挑战,德州却不可以持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懒性之心。

  2013年,德州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63家,实现利税过亿元的企业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536.88亿元。此外,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升级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山东省第十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外,德州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36%,甚至超过了运河经济开发区的GDP,这不得不说是个亮点,但德州除了著名的“德州扒鸡”外,最大的亮点还是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今年2月1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为了重点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和推广,并形成产业效益与环保效益,确定了第一批81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8个新能源产业园区名单,在81个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德州光荣上榜,但8个新能源产业园中,山东唯一入榜的却是青岛中德产业园。在发改委能源局对德州新能源利用有如下表述:依托太阳能光热产业和“中国太阳能城”普及各类太阳能热利用产品,人均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探索光电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生物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等各类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电、用热、供暖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但在具体数字方面,德州新能源利用率只占城市能源消费量的8%,相当于52万吨标准煤。当然,新能源产业绝非体现于自产自销上,那么在此方面,德州该如何将“中国太阳城”、“中国新能源之都”、“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这七张新能源城市名片擦亮呢?

  其一,科技先导。我们知道,新能源不光指太阳能,还包括地热、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等,而在这些方面,都会受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方面制约,比如太阳能优势,西藏与内蒙古、新疆的优势无疑更明显,这就需要德州在科技上做文章。在这方面,德州要整合整个山东新能源产业人才优势,集合全省合力打造一批专业科研团队,并以技术优势占领新能源高地。

  其二,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新能源技术需要广阔的自然资源舞台,对此,德州要放眼全国、全世界,并以技术实力为本,走向地理资源更广泛的地区,与当地政府与企业开展合作,创建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与企业,当技术与资金日臻雄厚之时,德州自然可以随时回到家乡,并引进更多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整个德州与山东的新能源利用率,让整个山东变得更加清洁绿色。

  其三,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借机发展高新产业。德州之所以城市名牌荣誉很多,经济规模效益却并不高,是因为德州高新产业相对很少。在这方面,要大力加强德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运河经济开发区的高新产业建设,加大政策与资金倾倒,以更多吸引高新企业入驻,并以“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市、华东、华北交通枢纽为依托,推进高效、高新科技产业发展。

  差距也是动力,兼备交通与文化优势的德州,只要把握21世纪大有前途可为的新能源产业,借助“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发展政策与资金机遇,将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必能擦亮自己独有的城市名片,让新能源明德、富强680万人民。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