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名吃——桑记流钟锅子饼

2014-05-07 16:49来源:本网综合
分享到:

沾化县桑记流钟锅子饼,始于20世纪30年代,已有70余年的历史,至今第四代传人已秉承祖业。

  沾化县桑记流钟锅子饼,始于20世纪30年代,已有70余年的历史,至今第四代传人已秉承祖业。

  桑记流钟锅子饼,因其饼薄如纸、软硬适当、咸淡适度、味美可口,又加其制作快捷、经济实惠,携带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流钟锅子饼的创始人叫桑吉祥,系沾化县大高镇流钟村人。流钟村位于沾化县与滨城区交界处,濒临徒骇河,在流钟大桥未修建之前,为一渡口,因此,流钟村原名又称“流钟口”,南来北往的的商贾往往云集于此,街面上店铺鳞次栉比,餐饮服务日益兴隆。桑家便用面粉搀玉米粉烙大饼,摆摊出售,用于养家糊口。由于该家人善于经营,童叟无欺,便小有盈利。于是开设门头,创立门户,取堂号“增德堂”。意寓积德行善,发扬光大。桑家育有三子一女,第三子桑寿山继承父业,在烙大饼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用小麦面粉和面,干柴温火、平底铁锅烙制,所烙面饼,薄如纸且柔韧香脆,快火炒菜,用饼皮儿卷菜,刷上香油,香喷喷、热腾腾,美味可口的锅子饼深受顾客青睐。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争相到“增德堂”来吃锅子饼。“增德堂”在方圆几十里出了名。桑寿山育有五男三女,皆有烙制锅子饼的手艺,成家后,便都干起了这一行。并且开发了锅子饼系列,有辣子猪肠、辣子肉丝、木须肉、三鲜、蛤肉等特色饼馅,适应不同食者的口味。在计划经济年代,不允许个体做买卖,“割资本主义尾巴”,只好偃旗息鼓。改革开放后,桑家的后人重操旧业,挂起了“桑记流钟锅子饼”牌子,到现在已发展到了沾化县城、下洼镇、大高镇的沙洼、流钟,县外的东营市等地区,固定资产几百万、从业人员达百余人的庞大的家族产业群。桑记流钟锅子饼的第四代传人桑新忠对笔者介绍说,准备重新启用“增德堂”这一老字号注册商标,规范锅子饼的制作过程,科学配置,严把食品标准关,把这一行业作强做大。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