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残缺美痛苦爱

2014-08-18 16:54: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司马平邦
分享到:

1990年代,当钱刚的那部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里公开了这次大天灾中的死难同胞多达24万众的时候,我们这个民族才真正觉出来自历史伤口的剧疼,斯时,外表的愈合早已完成,但疼痛却更穿透骨缝――显然,冯小刚的这部耗资过亿的《唐山大地震》已不满足于让你在骨肉相连处体会疼痛,它直接把我们这个族群精神深处和血脉深处的那份疼痛感勾起,这还不算,冯导演试图在今天这样一种混沌和狂妄横行的时间里认真告诉你那种经历过疼痛和体验过痛苦后的终极感受是什么:崇高。

  1990年代,当钱刚的那部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里公开了这次大天灾中的死难同胞多达24万众的时候,我们这个民族才真正觉出来自历史伤口的剧疼,斯时,外表的愈合早已完成,但疼痛却更穿透骨缝――显然,冯小刚的这部耗资过亿的《唐山大地震》已不满足于让你在骨肉相连处体会疼痛,它直接把我们这个族群精神深处和血脉深处的那份疼痛感勾起,这还不算,冯导演试图在今天这样一种混沌和狂妄横行的时间里认真告诉你那种经历过疼痛和体验过痛苦后的终极感受是什么:崇高。

  方大强(张国强饰)和李元妮(徐帆饰),组成了一个成员为父亲、母亲和一对儿女、的标准中国家庭,姐姐方登(张静初饰)和弟弟方达(李晨饰)是双胞胎,龙凤呈祥,即使在被定义为政治氛围妖雾腾腾的文革时代,笼罩在这个家庭之上的仍然是白天的自然阳光和夜晚的亲情雨露,冯小刚在电影开头营造的氛围显示了他们一代人内心深处那股强烈的怀旧情结,金黄的阳光、蓬勃的生命还有恬然的情感,说大地震之后方家的分崩离析是种痛苦,那种营造于电影开首的金黄、蓬勃和恬然就是与这种痛苦截然对照的欢乐。

  方大强死于大地震瞬间,也死在与妻子最冲动后的浓爱里,他在生死一瞬间舍了自己救了妻子,这不可只能用舍死为人这样呆板的道德标准来界定,因为那个道德标准之前一定还有一个更伟大的字眼:爱。

  父亲罹难之后,歇斯底里中的母亲为什么在一转念间将生命的机会留给弟弟,而不是留给姐姐?母亲在短短瞬间做出的决定可能需要我们回头在浩瀚的民族基因的成长史里寻找答案,又或者是母亲的这种瞬间而条件反射式的选择取向的基因累积才可以让这个民族历一次次大灾祸而不毁灭,儿子是父亲的继承,女儿是母亲的继承。

  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与百年一遇世事变迁巧合于同一时间发生,这或者是唐山大地震长久为人所不忘的另一番理由,当然还是要感谢眼前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它不但让我们可以对历史上发生那骇人的23秒天地冲撞有最切真的恐惧体验,连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天安门广场的情景重现都被复制得如此真切――其实,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这或是电影稍显多余的一幕,1950年代出生的冯导演之所以坚持之,或见那一代人的那一种情怀之顽固,即痛苦才是更爱。

  姐姐方登因为目睹耳闻关键时刻母亲没有把生的机会留给自己而怨尤了32年,若把这种怨尤放大为更普遍的民间情绪,则32年后姐姐在汶川大地震救灾现场巧遇弟弟之后对旧有家庭的后归,则也代表了另一种渴望弥合和补偿的世俗情愫,事实上,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确有一支或者多支由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们组成的强大的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队伍――其实,现在的中国人又有谁不是1976年政治和自然剧变之后留下的幸存者呢?

  徐帆在人到中年之际为《唐山大地震》奉献了她最好的表演,尤其是32年前她跪在地震废墟上乞求施救的极度绝望和32年后跪在女儿面前乞求原谅的极度自责,她的表演让我们明白了那几个字:母爱没有错。

  一个王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陈道明饰)家庭对姐姐的收留,给了方家最后的团圆埋下了种子,电影没有从正面明确交待这位曾经坚强年轻而现在日渐羸弱衰老的解放军军官王德清的身份,也没有给他和他的家庭织造太多的故事要素,甚至方登(后改名王登)在这个家庭里的生活时间也只不过10年,但你仍然可以在这个家庭里深沉的丈夫和隐忍的妻子(陈瑾饰)身上体会什么是残缺之美和什么是痛苦之爱。

  不过,陈道明在电影里显然还象征了一种明确的政治符号,它由强大到深沉的过程可以被看成32年间中国政治社会演变史,同时亦能读出创作者思想深处对一种日渐模糊的政治价值的深沉怀念,其实,虽然最后方家得以团圆,王家依然凄凉如许。

  流泪,恐怕是一种最浅层的审美感动,有些时候,痛与爱未必是眼泪可以代替的,这就像这部《唐山大地震》,在电影院里你会为之双泪长流不能自已,电影院外,你更会为它可以震动我们灵魂的那种残缺之美与痛苦之爱辗转悱恻。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