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立德、立言、立功”

2014年01月08日 08:22作者:来源:东方早报

2014年1月7日清晨,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传奇影人、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表彰其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2014年1月7日清晨,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传奇影人、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邵逸夫先生身后留下的是一段传奇般的历史,展现的不仅有商业经营的意义,更有文化乃至公益的意义。

  1907年,邵逸夫先生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庄市朱家桥老邵村一个富商家庭,兄妹八人中排行第六。1926年,刚中学毕业,便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与电影业结下不解之缘。1932年,邵逸夫先生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轰动一时。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据统计,至1987年停产,邵氏兄弟共出产一千多部电影,其中经典多多。

  1967年,邵逸夫先生进军电视业,其创立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中文节目内容供货商。四十多年里,TVB制作了大量热播电视剧,包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内地的《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亚洲演艺圈中坚人物,如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等,都直接或间接受惠于TVB。

  邵逸夫先生用八十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影视王国,说其“极大影响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说其在香港乃至当代中国影视文化史上,都留下了自己里程碑式的印记,绝不为过。

  邵逸夫先生在影视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利用从影视产业的获利,为消除人世间的贫困、愚昧、病患和种种不文明、不公道,而尽其所能。1973年,邵氏基金会在香港成立,邵逸夫先生开始大力介入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并赢得世界性美誉。这种力图给世界以“大愉悦”的心愿,表现出一位有良知的企业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内地改革开放之后,邵逸夫先生慷慨解囊。从1985年起,他旗下的基金会平均每年拿出一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尤其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至今共向内地捐赠47.5亿港元,兴建6013多个各类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内地。不论是在一流大学和一线城市,还是在县乡小学和内陆偏远小城,这些设施都惠及普罗大众,助力平民子弟。邵逸夫先生的善行堪称功德无量。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表彰其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中华民族对人生追求自有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表述是“三不朽”,即“立德、立言、立功”。人生总有终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能给世人后代留点什么,始终是中国人念兹在兹的牵挂。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不朽”既是人对自己的交代,更是对家国的责任。现在邵逸夫先生身后留下市值数百亿的影视王国、堪称经典的诸多影视作品,他的一番功业可以有定论了。

  有一位犹太企业家暨慈善家说过:“生意场上来不得半点慈善,但企业家不能没有善心。”邵逸夫先生一生勤勉、敬业,称得上十分精明,把握商机的能力尤为突出,所以才能抓住影视的本质特征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成就自己的事业。但企业家的精明并没有让邵逸夫先生成为唯利是图的商人。他旗下出产的影视作品虽有被人批评为“媚俗”的,那在某种程度上是电影电视这一现代艺术形式的内在要求使然,没有大众的欣赏,制作成本高昂的影视公司无法收回投资,从而也无法生存。但贴近普罗大众口味的文化产业盈利模式,不一定就会限制企业家的人生追求的境界,在内地不时映入眼帘的“逸夫”楼以其教育、文化和科技取向,不仅鲜明地体现了捐赠人的情趣品位,还似乎以同大众文化的明显错位,表达出这位有善心的企业家别出心裁的平衡之道。

  邵逸夫先生是自己所在时代的商业英雄,如今时代变了,更多的当下英雄已经或者正在出现;邵逸夫先生也是自己所在时代的慈善家,如今时代变了,人们正期待当下更多慈善家不断出现。自古以来,中国出现过许许多多能在商业智慧与社会责任之间达成平衡的人物,邵逸夫先生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多年,成功的商人层出不穷之时,国人愿意相信,能把握这一平衡之道的企业家在中国的大地上一定会更多。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