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中的时代元素

2014-09-09 14:09:00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永生
分享到:

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儒家文化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在很多方面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的在于儒家文化所闪耀的时代魅力,与历史的前行,与时代的脚步并行不悖,且相互促进。

  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儒家文化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在很多方面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的在于儒家文化所闪耀的时代魅力,与历史的前行,与时代的脚步并行不悖,且相互促进。

  “民贵君轻”“和为贵”“国无信不立”“百善孝为先”“天人合一”等等儒家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因子,都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友善、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生态文明等主流价值和准则,有相通、相融之处,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基因。

  以人为本是“民贵君轻”的当代延伸。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的是“群众路线”,坚持的是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并没有隔裂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血脉传承,而是更加注重了吸收和改造。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以及由此总结出的“政得其民”的历史兴亡规律,荀子的“君舟民水”的思想认识,都为当代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提供了精神文化借鉴。

  和谐文化是“和同”思想的当代认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实现幸福中国梦的一大目标。而和谐的社会价值认知的来源,正是儒家文化中的“贵和尚中”思想。孔子在他的学说中十分强调“和为贵”,把“和”视为做人处事、治国理政的价值判断标准。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种“和同”思想,既承认差异,又要求和合,通过互补互济,达到事物的矛盾统一,形成和谐的状态。这与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和谐文化都是内在统一的,甚至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和谐价值理念就是儒家“和同”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创新。

  诚实守信是“信立”价值的当代承续。诚信作为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构建诚信社会,建立征信体系,做到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一直是我们正在努力的工作。孔子对于“信”是这样判定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具体到各种物质利益诱惑,儒家文化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思想认识,为“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衰”的诚信价值认知奠定了基础,并深深影响着后世,成为我们今天社会的价值遵循。

  尊老爱幼是“善孝为先”的当代弘扬。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开篇就是“圣人训,首孝悌”,《孝经》认为“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孟子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导。我们现在致力于建设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好社会,这是国家层面对善孝美德的弘扬,也是时代对善孝文化的传承和呼唤。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这个时代的道德选择。

  生态文明是“天人合一”的当代诠释。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史。我们正在走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具有“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的普世价值。原始的“天人合一”的和谐哲学,至儒家后,得到了更为至高的继承和发展。孔子提倡“天命论”,孟子认为“性天相通”,董仲舒倡导“天人相应”,王阳明主张“一体之仁”,这种“天人和谐”的处世原则,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所开创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谁又能说不是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认知一脉相承呢?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性、时代性。我们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离开儒家优秀文化的沃土。(李永生)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