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儒家文化的复兴

2014-09-09 14:15: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单非
分享到:

仔细体味,时代之病、之弱的肇因出自一处,如同一个完整人体,只分别在心、性、气、神、行上出现问题,互相波及。病弱处不止笔者提到,原因则当同样如此,儒家文化也仍可一一对治。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词汇古人无比熟悉,今人怕已很陌生,知字而不知义。是到了该“学而时习之”的时候。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期间,专程来到曲阜孔府,花一个多小时参观了孔子研究院,并拿起桌上的《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用实际行动,意味深长地向全社会表明了态度、发出了呼吁。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不能断,更不能丢。国家和时代需要儒家文化,要进行弘扬、开展传承、推动复兴。

  瑞士心理学大师荣格揭示了“集体潜意识”——祖先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都储存我们的潜意识中,只不自知。儒家精神自三皇五帝圣王时代就已生发,儒家理念于孔孟先贤手中终于成形,儒家文化在历代帝王、士子、百姓的选择与遵循中绵延壮大,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毫无疑问就在儒家。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不忆起这份意识无异于数典忘祖,不接回这条根脉我们终是飘零之萍。重拾、传承和复兴儒家文化,正是一场寻根、续根和壮根之旅。根深则叶茂,其利在千秋。

  对照时代的诸多状况,尤其让人深思。常言“根本”,儒家文化是根,必也是祛时代之病、健时代之体的治本与固本良药。

  时代何病?少“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言:“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突然看见小孩快要掉到井里,谁都会生出惊恐怜悯之情,乃自然生发,没有博取美名等其它动机。孟子说的是“人性本善”,包含两层意思:怵惕之心必敏感,敏感而多情,多情才能生恻隐同情。反之便是麻木和冷漠,怵惕与恻隐一个不能少。而两者皆缺少,正是时代病候。小悦悦弱小的身躯承受了多少车轮的重量,路人只是目光淡漠;老人倒地扶不扶?还在争论的路上。这样的例子,要承认并不算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恶劣趋势,真诚的呼吁也越来越多,而必要回到儒家之路才算入正途。这麻木与冷漠,皆因注意力过多放在物质追逐,心上太多欲望遮罩,蒙蔽了底下本心。西哲说到人心现代病常用“异化”,《华严经》也说“不忘初心”,儒家文化的怵惕和恻隐底下真正要倡导的,正是回到善之“本性”。儒家呼唤时代,时代何尝不呼唤儒家?

  时代何弱?气虚神燥,浮于言而寡于行。中医言气虚则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因此缺少勇气、魄力,不能威猛精进;代之以暴躁、狭隘,陷入消极混世;合之就会牢骚满腹、到处迁怒。时代之病,原因人们归诸多种,根本其实在这里。孟子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该好好调养调养了。昔日白居易拜访鸟窠禅师,问什么是佛法大意,答“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白乐天很是失望,言三岁孩童也知道,鸟窠道:“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常有人诟病儒家思想浅显,都是常识大白话,不知儒家的真谛实在于行,仁义礼智信人人皆知,又有几人能做到?不能行往往因为性浮神燥,眼睛盯着短浅私利,易入投机取巧和非法歧途,踏实做事成为难能可贵。这是时代人心的大病,也是重行儒家的对症处。国家当前大力倡导“正能量”与“中国梦”,与时代的正气和践行短板完美耦合,这绝非巧合,是看到了症结所在。儒家文化则是正能量的典范、中国梦的基础,传承、弘扬与复兴,重要且必要。

  仔细体味,时代之病、之弱的肇因出自一处,如同一个完整人体,只分别在心、性、气、神、行上出现问题,互相波及。病弱处不止笔者提到,原因则当同样如此,儒家文化也仍可一一对治。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词汇古人无比熟悉,今人怕已很陌生,知字而不知义。是到了该“学而时习之”的时候。(单非)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