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来引导农村价值体系的建立

2014-09-09 14:36: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刘雁
分享到: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曲阜时曾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总书记的话无疑为让儒学重新走进乡村,充分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引领、教化、规制等功能,指出一条以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的可性行路径,以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乡村的行为养成与道德追求的科学方法。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曲阜时曾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总书记的话无疑为让儒学重新走进乡村,充分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引领、教化、规制等功能,指出一条以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的可性行路径,以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乡村的行为养成与道德追求的科学方法。

  在儒家等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上千年的乡村,直到今天,怎么也逃不开传统儒家文化对其带来的塑造性影响。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乡村是中华文化文化的根脉,传统儒家文化根植于民间,在乡村社会由孔子开创、孟子推广,几千年来已经深度融入到了中华民族每一代人的血液里,一直被尊为中华大地的文化主脉,既培育练就了我们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也在中国乡村,以传统儒家制度的规范,积淀成民风民俗代际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就必须与中国人思想深处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农村有效践行,就必须让儒学重新走进乡村内核,走近农民,再让传统文化之光进行引领。

  但我们不可否认,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乡村物质文明大步提升,各种盲目的、功利的思想导致的物质追求,对乡村文明进行着不小的冲击;不可否认,乡村曾经固有的乡亲乡情、温暖诚信、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美德正被一些冷漠猜忌、情感疏远等现象所侵害,乡村文明步步走向凋敝,优良的传统慢慢瓦解,乡村文化在荒芜与断裂中,有濒临文化荒漠的危险。虽然这并非中国农村的全貌,但确实在局部地发生着。如此,就必须要把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有益结合。

  要实现对接,必须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的契合点。首要是目标的契合。传统儒家文化把“和”作为处事原则,可以说,这种社会观有着永恒的价值,并且它致力追求的理想境界和目标是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家园,实现人与天和、人与国和,人与家和、人与人和,即以“和”为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也是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安定和谐的农村家园,是两者的共同目标。其次是内容的契合。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仁、义、孝、悌”为核心的儒家道德伦理意识,儒家文化倡导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遵从统一的道德规范,要知孝悌,行仁义,这种家庭伦理的道德,人与社会交往的道德是儒家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承,必将“孝亲敬老、仁爱诚信、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的追求渗透和融入到农民的切身生活中去,激发农民群众知求真、崇善爱美、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以此来体现和巩固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还曾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只有当传统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意识,在乡村文化意识中被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并与当下的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才能形成个人的大德、社会的大德,进而撑起国家的大德。如此,乡村也必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为德美大兴、乡村恬然的所以,让每个人重新找到精神故乡。(刘雁)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