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15):莱芜名校学子2400本错题本反哺母校

2014-01-29 23:01来源:大众网莱芜频道
分享到:

曾毕业于莱芜一中的孙其星、邹海萍等10名学子,如今载着清华、北大的学子身份重返母校,举办“情系母校”校友座谈会。他们开动脑筋编写并印发错题本2400余本,把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渴求实现大学梦想的一中学子们;他们四处筹措赞助资金,殷切期盼志愿精神得以薪火相传。 “清华”“北大”生传经送宝、反哺母校的爱心行动,在与学生拉近距离的同时,也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莱芜名校学子2400本错题本反哺母校

    编者按

  2014年春节期间,大众网记者将在留守济南或者返乡过年期间,深入城市、乡村、厂矿企业、车站码头等基层岗位,采访工人、农民、普通市民,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社情民意,记录感人故事,体验基层群众所需所求,全面展示基层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展现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生动景象,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节日状态,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清华生孙其星(中)、邹海萍(右一)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见习记者 冯建华 摄)

“情系母校”支队孙其星(左)、邹海萍(右)在莱芜一中合影留念(见习记者 冯建华 摄)

错题笔记本之数学(见习记者 冯建华 摄)

  大众网莱芜1月28日讯(见习记者 冯建华 贺存玲)曾毕业于莱芜一中的孙其星、邹海萍等10名学子,如今载着清华、北大的学子身份重返母校,举办“情系母校”校友座谈会。他们开动脑筋编写并印发错题本2400余本,把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渴求实现大学梦想的一中学子们;他们四处筹措赞助资金,殷切期盼志愿精神得以薪火相传。 “清华”“北大”生传经送宝、反哺母校的爱心行动,在与学生拉近距离的同时,也弘扬了社会正能量。28日,大众网记者在莱芜一中与孙、邹两名代表面对面地交流,仔细聆听他们的故事。

  “我们交流学习经验,而非应试技巧。”

  一支由10名“清华”、“北大”生组成的爱心团队,面对莱芜一中学生全方面的专业需求,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让对方满意?28日,大众网记者在莱芜一中校园采访了这支爱心队伍中的孙起星、邹海萍两位代表。

  “即便我们是一支百人团队,即便我们包含了清华、北大所有专业,最多也仅仅代表个人见解。因此我们选择以清华、北大专业为例,避开解读单一专业,详细介绍专业名词的解读误区,给师弟师妹一个清晰的专业认识和正确理解。”孙其星接受采访时说,他们要讲的是学习经验,而非应试技巧;是概念的心得体会,而非具体的学习方法,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不要因为专业名称理解受限而选错学校和专业。

  邹海萍说:“在交流中,我们会结合具体案例,对比冷、热门专业并加以分析,比如经管专业,对文科生的分数要求比较高,即便考取了发现还要学习大量的数学,很多学生会感到不大适应,要求转系。再如机械工程专业,大家可能会以为它是搞机械制造这方面,但其实这个专业更加侧重材料的研发和使用。”她说,他们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对专业作了简单分析后,又介绍了冷门和热门专业及专业选择误区和解决方法。

  “编印错题本有2400余本,解答他们心中的疑虑。”

  “在筹备工作中,我们编写并印刷错题本2400余本,其中数学和英语各印800份,政治和物理各印400份,另外还有若干书签、海报等。同时,我们总结自身的成功经验及心得体会,把高考复习技巧、心理调适、自主招生策略等若干方面都写进演讲稿,以方便现场和学生交流。”孙其星告诉大众网记者,交流方式没有局限,感觉怎么有效果就怎么来,可以面对面座谈,可以约时间单独交流。他相信,本次活动极大地鼓舞到了学弟学妹们的昂扬斗志。

  孙其星继续说,学习中需要时刻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态度并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会交流、善于交流,融合他们提到的各家所长并加以提炼为己所用,才会取得才长足进步。

  “在讲座报告会上,我们会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把自己最大的疑问写出来,然后汇总起来,我们力争在年前全部解答后反馈给他们。”邹海萍说,目前他们已举办了“清华北大学子‘情系母校’报告会,年前还会再开展一次尖子生面对面辅导的工作,以便让他们在学习中克服学习弊端,鼓励高三学生坚持理想、坚定信念、刻苦学习,为顺利实现大学梦想而拼搏。

  “2014,我们在清华、北大等你来!”

  “对于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大众网记者问到。对此,孙其星和邹海萍都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和阅历表达了不同的见解。

  “什么阶段就要做什么事情。假期生活因人而已,我的个人观点是,中上游的高中学生,如果自制力比较强,最好是自主学习。学习成绩徘徊在中游或暂时不理想的同学,最好是找辅导班去充充电,或许会因此打开思路,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孙其星说,学习是最好的方式,要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进步中获得成绩,促成良性循环。

  邹海萍则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大学校园里,山东的学生在记忆、解题方面都占据倾倒性的优势,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则显得有心无力。学习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方向来看,尤其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把重心往提高实践能力上靠拢一下,由此也会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素质。”她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综合提高自己的素质还是比较重要的。

  假期生活如何支配,无论是侧重学科学习还是社会实践,他们表达出一个共同的愿望:“2014,我们在清华、北大等你来。”

  “我们想在母校建一个清华北大奖学金,一级一级做下去。”

  大众网记者在28日的采访中获悉,这支由清华、北大生组成的10人支队,一直在筹措、设立一个拟名称为“清华北大高考励志奖学金”的制度,并希望长期做下去。

  “这项奖学金制度的设置规划,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商讨,现在已经拿出了成熟方案。希望以此为起点,奖励考入清华北大的同学,鼓励在校生都能奋发向上,考取优异成绩,为莱芜一中争光,给莱芜添彩。”邹海萍介绍说,该项奖学金制度是一个公益活动,是一种单纯的奖励制度,其奖学金评审环节完全公开透明,所有赞助者有权获知所有评审环节及全部资金流向。

  邹海萍在向记者表达设立该制度决心的同时,也表现了些许无奈。“我们只是10人支队,没有大量地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赞助活动中去。我希望能有更多地社会人士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她补充说,他们就是要为母校做一件事,目前已经得到部分热心单位和人士的大力支持。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云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