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风化人当有受众意识

2016-06-23 10:41:0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潘熙宁

  □ 文 / 潘熙宁

  越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越是群众想知道的,越不能把新闻信息发布当成一种程序,而要把它当成一种联系群众的手段。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八个字,对新闻舆论的内在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通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路上,有一道关必须得过,那就是公信力和说服力。我们常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必须学会运用柔性的力量。人都是有感情的,居高临下,装腔作势,陷入模式化、套路化的宣传,说服力会大打折扣,哪怕看上去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实际效果也不会好。

  一切的一切,都始于尊重。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建立持久的信任。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要不断增强受众意识,才能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效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的宣传思想工作尤其是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有必要改变几种不好的倾向,否则就有跟不上形势之忧。

  首先是避免生搬硬套。找不准切入点,生搬硬套,乱贴标签,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还容易适得其反。比如,自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概念以来,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的宣传部门并未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就给任何东西都打上“新常态”的标签,改革新常态、法治新常态、反腐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社会治理新常态、文化强国新常态、生态文明新常态……各种“新常态”不绝于耳,让政治传播庸俗化。“供给侧改革”等概念,也有类似的曲解。这不仅背离了舆论引导的初衷,还会引起一些思想上的混乱。

  其次是防止“半夜鸡叫”。当前,舆论引导把新闻发布摆在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公众知情权的重视,但一些地方选择在深夜发布重要信息,这种“半夜鸡叫”式的新闻发布让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若是突发事件连夜召开新闻发布会,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民生政策选择在节假日或半夜三更发布,尽管满足按程序公示的要求,但缺少诚意。有的问题群众本来就有疑虑,不在解疑释惑上下功夫,却在发布时间上动歪脑筋,反而容易引起更大的反弹。其实,越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越是群众想知道的,越不能把新闻信息发布当成一种程序,而要把它当成一种联系群众的手段,才能深入民心,赢得理解。

  最后是忌讳手段单一。分众化、差异化,是当前新的传播格局和趋势,必须尽快研究适应。有的地方、单位还是仅仅握着传统方式、守着传统阵地,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这个全新平台,即便开始“触网”了,也仅仅处于“+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的阶段,并未真正实现媒体融合。有的政府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长期处于“僵尸”状态,有的不懂利用图片、视频、图表、大数据等实现新闻可视化表达,而这种形式单一的传播,受众越来越少,影响力越来越弱。新媒体快速发展是个机遇,要主动抓住,借助其传播优势,打通并用好同群众信息交流的新渠道,让新媒体真正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

  (作者为江西省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5月13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