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城乡一体 重塑发展新格局

2017-01-04 11:32:00来源:聊城日报作者:朱茂明 高 崇 王培源

  提 要

  (本报记者 朱茂明 高 崇 王培源)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协调——这个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关键词,既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诊断出了很多城市在发展中的病症。

  2016年9月23日,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茌平县撤县设区工作情况的说明,一致同意茌平县撤县设区。聊茌东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

  去年1-10月,聊城以成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区集中供热“汽改水”工程,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04万户。

  我市教育“名校办分校”、医疗“名院带分院”、小城镇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路域环境提升、农村改厕等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看似关联性不大的事情,却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协调。围绕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个短板,聊城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资源和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奏响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崭新乐章!

1111_副本.jpg

  聊茌东都市区的打造,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有力增强了我市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聊茌东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开启了聊城全面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宏大梦想。

  自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经过19年的快速发展,聊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一市一区”的行政区划设置使中心城区规模小、经济总量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已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突破这一瓶颈,应该怎么办?聊城“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茌平、东阿撤县设区,实现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建设聊茌东都市区”。这,正是我市按照中央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基于统筹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于是,以建设聊茌东都市区作为重要抓手,聊城市区、东阿、茌平加快组团式发展,正为我市彻底打开发展局面。

  作为打造聊茌东都市区的关键一步,茌平撤县设区去年取得显著进展。茌平撤县设区无论是对茌平自身的发展,还是对聊城市的建设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将使聊城中心城区面积扩大近1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将有利于聊城与“一区一圈一带”实现深度产业融合,加快聊城中心城区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与济南全面合作,实现一体化发展。

  格局的重塑,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聊茌东都市区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聊城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正迈入全新境界!

  城镇建设的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宜居宜业新聊城”的愿望正变为现实。

  协调与失衡相对立。只有统筹协调,才能奏响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打造现代化新城的进行曲。

  近些年,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同时,聊城仍面临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正因如此,去年我市围绕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前10月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投资386.81亿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次第展开——

  围绕提高城市发展的系统性,以成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强城市道路、绿地、公园、水系、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试点区域东昌湖流域和小湄河流域的海绵城市建设均已启动,开工项目26个,开工面积8.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3平方公里。东南湖公园、聊堤口百竹园、运河四期绿化提升、聊位路东侧绿化、燕山路、庐山路、杭州路等工程已基本完成,部分建筑小区及水城明珠停车场等工程正在按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施工。

  围绕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全面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聊城市去年共有59个项目、20190户列入国家和省计划,截至去年9月底,完成开工20494户,开工率为101.5%。基本建成任务12660户,基本建成26433户,建成率为208%,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老旧小区改造1.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8225户,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施了市区集中供热“汽改水”工程,更好地保障市民的供热质量;投放1万辆城市公共自行车,市民累计骑行34万人次……

  如今,聊城在城市发展中,“历史的欠账”逐渐被还上,“成长的烦恼”不断被消化,前进的动力越来越足,水城人民正在协调中向“宜居宜业新聊城”的梦想奋进!

  瞄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围绕协调发展中农村这个短板,我市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平衡,正是影响我市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关键短板。

  一年来,我市瞄准症结、对症下药,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有力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教育方面,名校办分校成效显著,44所市区学校兼并、托管66所农村学校运行良好,还有100多所学校制定合作计划,可惠及10万多名学生;累计投资17.36亿元解决“大班额”问题,新建学校竣工18所,改扩建学校竣工36所,新增班级1290个,新增学位5.97万个。“全面改薄”累计投入22亿元,开工面积152.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0万平方米。4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国家验收。

  医疗方面,推行了“名院带分院”,支持外地的省级医院及我市的重点医院到县乡办分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此外,小城镇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路域环境提升、农村改厕、美丽乡村规范化建设等工作的深入实施,使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

  “发展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遵循这一理念,我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努力实现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正在聊城大地上展开!

  协调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高 崇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既要在发展水平上实现“小康”,更要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达到“全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的整体性,统筹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优势与短板、当前与长远、发展与生态等方面的关系,防止木桶效应,全力补齐短板,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我市去年的发展,正是协调发展的有力实践。围绕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个短板,聊城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资源和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构建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有力提高了发展的平衡性、可持续性。

  城市发展如同下棋,要想赢棋,须每一招数步步积累,每枚棋子相互协同。只有把握好“协调”这一制胜要诀,城市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