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山东乡村儒学讲堂遍地开花 弘扬传统文化

2014-08-29 09:21:00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分享到:

今年以来,山东省在积极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的同时,创新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山东儒学现象”。

  今年以来,山东省在积极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的同时,创新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山东儒学现象”。

  乡土规矩缘熟悉而建

  “今收到3队张启芳麦子1784斤,折合面粉1338斤,麸子446斤”。

  这是高唐县杨大屯村张金成开给同村村民张启芳的一张收条,这也是张启芳今后一年的“饭票”。

  “吃面的时候,就拿着收条去取面。”今年68岁的张启芳从未考虑过这张收条的“法律效力”,在她看来,大家都是熟人,有个条能记个数就好。

  张金成的粮油店是杨大屯村唯一一家供应粮油米面的商店,每年夏收,他都要打出将近300张“白条”:今收到麦子多少斤,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张金成这三个字就是保证。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信任。”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张立国说:“这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乡村本色的阐释,也是乡村行为规范的一种写照。”

  “对土地的依赖让乡村变为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在人和人的关系上有这样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村里人看着长大的,而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中国汉画学会理事、任城汉文化博物馆馆长高成丰认为:“熟悉是从长时间、多方面、经常地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感觉,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规矩和秩序也就此形成。”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雅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