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其中 丹青以张——访吴传麟先生并读其画

2015-02-15 14:47: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对于故乡山东,他始终怀着一种眷眷的情怀,这里有他的亲朋好友,也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他说,是齐鲁大地给了他绘画的灵感和启蒙。他很感谢启蒙老师刘鲁生先生,其深沉扎实、严谨细致的做人为艺的态度让他景仰,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受惠一生。

  在出版界中,有这样一些编辑,在“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也始终不忘自己的艺术理想,钟情于绘事,画作别具风神。吴传麟先生即是其中一位。他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全集?民间年画》、《广东黎族染织刺绣》、《原始社会至战国时期雕塑》、《元明清雕塑》等多部美术丛书都是经他之手面世的。此外,他还撰写了多篇美术评论、散文,并先后六次在北京、济南、淄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为后学者,对这样勤奋敬业且成绩斐然的同行前辈,我是心怀敬意的。

  吴传麟先生祖籍淄川,整个少年时代是在济南度过的。近日,为配合山东电视台为其拍摄的一部专题片,他从北京回到济南,我也得以拜访他并欣赏了他的部分画作。

  对于故乡山东,他始终怀着一种眷眷的情怀,这里有他的亲朋好友,也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他说,是齐鲁大地给了他绘画的灵感和启蒙。他很感谢启蒙老师刘鲁生先生,其深沉扎实、严谨细致的做人为艺的态度让他景仰,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受惠一生。

  谈到绘画,他说自己一直坚持在传统中找路子。“古代名作不厌百回读”,多读、多看、多思,眼界才能高,进而多临摹、多实践,方能“手高”,由此才能领略艺术的精微,进入其堂奥。他喜欢那些个性独具的画家,像梁楷、八大、石涛等,但他自己却并不刻意于对个性的追求。他说典雅也好,浑朴也好,奇崛也好,艺术总归是要以和谐的形式,来表达人生的意趣。

  吴先生对自然山川的爱是发乎天然的。多年来,为了组编书稿,他风尘仆仆而又兴致勃勃地走过了许多地方。秀美的自然风光常引起他温暖的情思,他以画笔来为之吟咏、讴歌。虽是北方人,但他却喜爱江南的旖旎秀色,于是,“小桥流水人家”常出现于他的画面,他又将江南的秀逸融入北方的浑朴之中,画中峰峦如聚,山泉淙淙,秀丽而不纤弱。

  他又多做诗意画,善于融会前人诗词意境,加以点化,气韵焕然。我喜欢他的表现友人送别的《点点归帆涌诗涛》、《烟花三月下扬州》,画中景物和人物的描写都很简约,境界却开阔渺远。没有执手相送的场景,而是以疏离写亲密,把友人复杂纷乱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既有节制又有起伏,叩响了人们内心情感的琴弦。由这些送别题材的画作,吴传麟先生不禁想起了他的同窗好友、去年去世的我省花鸟画家王炳龙先生。他忆起二人当年结伴去北京上学的情景,以及多年来在艺术上的切磋与合作,话语中几多感慨。斯人已去,往事历历,惟有兄弟般的情谊长留心中。

  绘画是以心传心的,他说画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爱生命的人。平凡生活的巨细,人的思想感情的幽微,都可以由画家一一提炼为绘画的题材。我由此想到一位老诗人说过的话:“只有通过感情的真,去探索生活中的善,才有可能达到艺术的美。”

  吴先生也擅长花鸟。画花鸟,他不像画山水那样多在墨色中做文章,而更多的是以线造型,并且融设计思想入画图,在构图、设色方面有独到之处。

  问及他今后的打算,他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时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切割得一段一段,以后要更加系统和深入地回归传统,力求在传统中找出一条艺术创新的路子,并且还要发现和培养一些有潜力的青年画家。“时不我予,要踏踏实实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霍晓蕙

  2000年7月19日发表于《大众日报》大众书画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莉娟

网友评论